佛教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原因
佛学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深邃的哲学体系。它提出了缘起论、四谛、八正道等哲学观点,这些观点不仅解释了人生的苦难和解脱之道,还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这种哲学性的探讨使得佛学不仅仅停留在宗教仪式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人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二、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佛教自公元前6...
东西问丨班班多杰:三大语系佛教为何能在中国交相辉映?
一是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佛教由传入到日趋兴盛;二是隋唐阶段,是中国汉传佛教的鼎盛时期,其思想义理体系最为繁荣,主要标志是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三是宋元明清阶段,佛教与中国汉地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同时佛教哲学被吸收于宋明理学之中,与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等相会通。汉传佛教在发展...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俞学明认为《法华经义记》中提出并系统性疏解了“权”和“方便”之异,使中国哲学既有的“权”概念获得系统的佛教内涵,推动了佛教义理体系的完善与佛教中国进程。谭习龙认为现象学与唯识学存在结构上的相似性,但由于二者在理论上的差异,无法通过本质还原或“唯识性”观实现对方的目标。詹嘉玲以吕澂对吉藏“破想”观...
什么是佛教的“五阴聚合”说?它是四谛的哪一种?
佛教的根本理论或者教义就是四谛说。“四谛”亦称“四圣谛”,意为“四条真理”,即苦、集、灭、道。四谛又分为两部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或者说,前者侧重于解释世间,后者侧重于创造出世间。早期佛教把人生本身就看作是一种病态。上一篇文章介绍...
一周文化讲座|为什么读哲学,为什么是海德格尔
“《意义的逻辑》:从爱丽丝到斯多亚学派”为主题来讨论德勒兹的事件哲学和“悖论哲学”,讨论“意义的逻辑”何以在爱丽丝与斯多亚学派之间成为可能,并进而探讨德勒兹的“思想机器”如何转向“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装配,探讨他如何从个人独立创作的哲学史时期转向德勒兹与加塔利合撰《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著作的跨学科...
中国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吗?
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这是学界的一个共识,但也有挑战这一共识的异见,认为中国禅不是印度哲学和大乘佛教在中国的旁支别派,而是中国思想和宗教的嫡系正宗(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重新审视国内外关于禅的性质和状况的主要观点,并对禅宗的起源、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制度实践、终极目标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印度禅和佛教的关系等...
快来看看北大的这门佛教哲学课
佛教史概论印度哲学|中国佛教专题解析佛教各宗派的思想体系和特点,体悟其法统传承和宗派教义。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藏传佛教|中国文化与民间宗教阐释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产生演化,及其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定位。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里的生命精神
佛家的核心哲学理念
佛家的核心哲学理念佛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缘起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各种因缘和条件所升起的,没有绝对的实体或本质。这种思想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有限认识。2、四谛谛: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包括苦、集、灭、道四谛。其中,苦谛指人生皆苦的观点;集谛指因果报应的...
傅新毅教授新著《识体与识变——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出版
本书是傅新毅教授积三十年之功撰成的一部力作,也将是唯识学乃至佛教哲学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峰。多年来,傅新毅教授致力于佛教哲学、佛教文献研究,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文化》《南京大学学报》《河北学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佛教文化研究》《五台山研究》等本领域重...
张双鼓:泰戈尔、季羡林与中印人文交流
2随着佛教的传入,博大精深的印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也随之传入,所以佛教是联系中印两国交流的重要纽带,文化是灵魂,是柱石。史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游牧民族大月氏王派使臣伊存,在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据史书记载佛教初传历史标志《浮屠经》为“伊存授经”,拉开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