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选官制度是南北朝时期贯穿政治、文化生活的基础性制度形式,官场与文坛之间的关联类型、融通机制、双向塑造既有历史延续性,也有时代创变性。南北朝选官体系不仅体现在政法决策、职官运作、制礼作乐等实体层面,还映射到思想学术、士人心态、文化风俗、艺术娱乐等精神层面。上述内容均可与文学创作发生关联,并成为推动文运演...
从世卿世禄制到科举制,浅谈古代四种选官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有四种,先秦时期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实行以声望德行为依据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注重门第才能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创立了采用分科取士方法的科举制,直到清朝灭亡前夕才宣告废除。本文将探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演变的原因。一、选官制度的变迁(...
《周礼》勾勒的廉政制度及其影响
“廉善”是指善于行事,获得好评;“廉能”是指能较好地贯彻法令;“廉敬”是指为官尽职尽责,履行岗位职责;“廉正”是指品行方正,公明正直;“廉法”是指遵纪守法,执法不阿;“廉辨”是指分清是非,明辨大义,厉行正道。《周礼》不仅规定了选官的“六廉”标准,为此还制定了考核制度。《周礼·天官》载冢宰的职责...
九品中正制在曹操时已有萌芽,随门阀制度衰落而取消
察举制是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形成的一种荐举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权为更好地统治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力量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察举制是在举荐的基础上加强考试。九品中正制是由专任的中正官拣选人物。但九品中正制不再像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兼任,而是由中正专任,...
阎步克 | 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一个可选项:揭示“技术原理”
九品官品是一个大框架,把职、阶、勋、爵都容纳其中,这是一个“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体制”。又如,从“技术原理”层面看,汉代朝位已显示了一种与官品类似的“一元化”功能:在各色官贵“欢聚一堂”时,通过空间位次安排,把秩级、爵级、班位、军号一体化了。所以,魏晋官品的问世,很可能跟朝位存在着相关性。再看...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汉代的“荫袭”制度在汉哀帝时代曾短暂中断,但在东汉建立后很快卷土重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行其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贵族子弟除了可以通过“荫袭”制度入宫外,还可以选择太子洗(xiǎn)马、庶子、舍人之类的官,称为“任子”。“太子洗马”虽然只是太子的随从官员,但作为太子培养自身执政班底的人才库,该职位逐渐成为很多达官显...
浅论汉代孝的法律化
汉代对于孝道的鼓励措施,主要见于汉代的选官制度。西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包括察举和征辟。察举包括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茂才异等以及孝廉四种科目,其中孝廉为主要的察举标准。如果存在不孝行为,即使没有达到违反法律的程度,仍然无法通过察举的审核。因此,汉代的选官制度有举孝廉的别称。
六朝士人的风度,是东晋门阀政治中隐藏的一段精神史
这一解释模型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经过钱穆、宫崎市定以来中日学者的论证逐渐丰富,板野长八将这种制度称为“封建拟制”,即在一元制的国家中,存在模拟封建制的现象。简单说来,由于汉代的中央官署与郡国首相可以独立辟除掾属,因此,掾属与府主之间,就存在区别于与皇帝之间的第二重君臣关系,尽管这种关系从一开始...
文史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汉代官吏退休制度影响深远,首先是给退休的官员供俸,此前官吏致仕都没有俸禄。汉平帝元始元年下诏,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致仕,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二是规定退休年龄,官吏一般到七十岁退休,皇帝选留七十岁以上“有德尚壮”者。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大抵皆以70岁为致仕年龄。南朝齐明帝时,御史中丞沈渊...
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
《刺史六条》是西汉监察立法的重要实践,其内容及法律设计之范式对后来的监察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刺史六条》实施后,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取得了较明显的约束效果,也使监察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澄清吏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代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官吏的遴选。察举是汉代选官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察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