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时重读赤壁赋,我突然明白了里头描写的那个夜晚
初读《赤壁赋》,我们能从中读到苏轼的志向高远、失意惘然。但在人生的低谷时期重读赤壁赋,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文中的那个夜晚。何为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说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那么赤壁之战,便是这年代中,最为繁华的舞台。无论是被作为正史的《三国志》,还是传播度最高...
内耗太多的人,一定要读读《赤壁赋》
在《赤壁赋》中,苏轼前一刻还在因呜咽的洞箫声与流逝的江水而心情低落。下一秒他便转念一想: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事物易变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世间一切皆永恒。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凡事总有着两...
苏东坡留给现代人的疗愈方案
在现代心理学中,有一种认知疗法,步骤大约如下:写下感受;给痛苦打分;明确到底发生了什么;纠结和拧巴在哪儿;理由和证据是什么;幻想一个超级对话者;再次确认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描述新感受;再给痛苦打分。其实苏轼疗愈自己的过程也差不多:非常明确地写下感受,然后感受痛苦和疼痛,剖析自己,找问题的症结,经常给人写长...
观史通鉴|解析苏轼《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以其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文笔、以及丰富的情感,跨越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引人深思。本文从创作背景、文学特色、哲学思想及艺术价值四个方面,对《赤壁赋》进行解析,以期揭示其不朽的魅力所在。一、创作背景:历史风云与个人情怀的交融《赤壁赋》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正值苏轼因“...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皇帝当“粉丝”手书苏轼《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元代大诗人虞集评价说:“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
苏轼开篇就封神的一首词,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每一句更是写尽世事...
“人道是”三字,写得非常谨慎,表述极有分寸,同时也透露出苏轼心中的疑虑(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苏轼的疑虑是什么呢?因为黄州城外苏轼眺望长江的这个地方,当地人也叫“赤壁”,这从词中的小序“赤壁怀古”四个字就可以看出。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的发生在他脚下的这个地方吗?这正是苏轼心存疑虑之处。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
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第一次的父子同游,苏轼在回复友人参寥子的问候时有过简单的记述:其时他住的地方离江边不远,划着小船就去了。八月初,不到十天就是中秋。“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月出房心间,风露浩然。”“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后来这两段描写略加修饰,都用在《赤壁赋》里。大约节候相近,所见景致亦无大异。“...
苏轼的旷达与坚守
提起苏轼,我们会想起什么?是《赤壁赋》的千古绝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雄迈,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浪漫恢宏,是“乌台诗案”的抑郁悲愤,是一贬再贬三贬后的旷达淡然……苏轼以诗词闻名于世,写苏轼必不能绕开他的诗人身份,不过他的历史形象理当更加丰满立体。诗文无疑是苏轼身上最为突出的标签。
新潮·每日一读|永远明亮的苏轼
苏轼在黄州后期,写前后赤壁赋,写《念奴娇》,写《记承天寺夜游》,写“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锋芒毕露的聪明劲削了,变清澈了,却没什么颓丧气。他有些像陶渊明,但没离群索居;还保留着聪明劲,但自然而然;风风流流,清清澈澈,随心所欲。他开了东坡,亲自务农。黄州城东,山坡上开三间房,置十余亩地。给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