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人干嘛要致良知?致良知,得9种利益
致良知,就是要减少个人的私心私欲,正直无私的人,事事为他人着想,做什么事都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7、事业的成功一个人,既有力量,又有智慧,既有福德,还有大家的支持,事业成功是水到渠成的。8、和谐的社会当人人致良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和谐美好、天堂似的社会。
王阳明心学到底厉害在哪里?普通人如何找到“良知”?
王阳明的心学,往简单里说,十个字即可概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它的确简单,他的魅力也在于他足够简单。用今天的话说,王阳明是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而成为圣人的方式,王阳明也说得极其简单明了:每个人都能找到良知,只要用良知行事,做到知行合一,就可以成为圣人。然而,怎么...
王阳明《传习录》十三句经典,读懂它们,才知何谓五百年来第一人
王阳明所创的心学的最高概括是有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除此四句经典外,他还曾在《传习录》中留下了大量经典语录,以下十三句,便是《传习录》中的经典十三句。读透它们,世人将对王阳明“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称呼有更深的体会。第一句:...
王阳明心学:良知无在无不在,无起无不起!
然后王阳明回复说:也许你并没有听明白我所讲的学问。良知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恒照者是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然有时有妄念发出来,但良知并没有不在。然而,人若不知存养良知,有时就会放失了,良知就被遮蔽了。虽然人糊涂闭塞到了极点,但良知仍旧光明,但是人不知体察,有时就会被蒙蔽。即使...
明代王阳明《传习录》心所安处 才是良知
明代王阳明《传习录》心所安处才是良知“心所安处,才是良知”,语出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处于内心的平静状态时,更能够清晰地认知自我,理解周围的世界,并据此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心所安处,才是良知”喻指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
27°黔地标读书会|龚晓康:读王阳明,“致良知”以发现“本心”
龚晓康说,王阳明说的“心之良知是谓圣”,“圣”指的就是良知,“圣人”不过就是体证“良知”的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阳明认为,“良知”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造化的精灵。不是人拥有了“良知”,而是“良知”拥有了人。因此,王阳明反复强调:“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
王阳明:内心强大,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聂豹是王阳明心学的忠实执行者。他从“致良知”开始,悟出养性、养心,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坚韧而强大。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想着去征服什么,而是能够承受什么。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时,自然可以淡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当战胜心底的恐惧,敢于去直面失败之后,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对谈|唤醒良知:阳明学的智慧
每个人的价值系统如何形成呢?跟你的阅读是有关系的。人文学科,特别是哲学,我觉得很大一个功能是:它给我们提供一个价值系统的支撑,或者说塑造我们的价值系统。我们现在都知道王阳明讲“良知”。当时就有人说,阳明先生你讲了一辈子,就“良知”两个字。阳明说,对啊,我说的就是两个字,没有别的可讲。
被误解的一对儿圣人:王阳明的思想层次并不比朱熹高
王阳明|出自网络就是说,体与用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物,而是良知的一体两面。在他看来,一切东西皆关联于体用,如“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此体用不能超然良知而已。这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就导致了二者在“学”与“识”上的侧重点不同。朱熹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身规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观察,根据根据经验...
王阳明的“军事心学”,知行合一,杀、抚果断,平定顽固匪患
所以说,修炼自己的知,就是修炼自己的行。阳明心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致良知”,其实目的就是“致良行”。大彻大悟的阳明先生,就是通过自己的修炼,达到了致良知的知行合一境界,帮助自己建立了不世之军功。致良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我们留到下一期,今天只说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