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 | 蒙曼:中华诗歌怎样塑造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性格?
因为中华文明的特征是礼乐文明,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礼”塑造着有差异的社会秩序,而“乐”则促进着群体的和谐。可是,古代的“乐”都是和“诗”配合演奏的,而“诗”靠文字传播,当然比靠乐谱传播的“乐”更具有稳定性。后来,六经之一的《乐》亡佚了,“诗”就逐渐取代了“乐”,代表着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精...
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
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文明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成就,夯实了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实文明基础,汇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古代制度文明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文书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等方面,如礼乐制度、郡县制、选贤举能制度和德主刑辅的法治观念等;古代精神文明包括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文化艺术等,如民本的思想传统、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五常八德的伦理观念、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审美风范等。实践证明,中华文明之...
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 | 以标识性概念提炼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如果将“五个突出特性”视为对中华文明本质特性的规范性刻画,则对于这些规范性内容所具备的理论内涵或者说精神特质,仍可再进一步地探索与阐发——理论虽然展示为文本系统,但其内容均是古圣先贤精神活动的产物,在此意义上,以精神特质描述“五个突出特性”所蕴含的规范性内容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更直接把握古典思想的...
中国考古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具有标识性的文化符号、历史遗迹以及传统习俗等,来实证和展示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阐释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彰显中华文明的特质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伴随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实现对外展现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文明类型学意义,其深刻启示价值在于,一种基于民族性特质的文明,在当代人类历史语境中,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既有其历史的必要性,也有其现实的可能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这不仅为非西方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信心,而且为现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路径探索和方案制定提供了全新维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100问丨第99问:如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
“统一性”是从国家观、民族观角度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其中包含着疆域统一、政治统一、民族统一等多重意涵。“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精神特质和相处之道,是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处理同外部世界诸类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说,统一性、和平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创新性有其独特的内在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皆未能承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这与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是中华民族内在品质和精神气韵的表...
刘昌玉: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演变及其特质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三个特质是多元性和非直线型发展。其一,社会基本结构具有双语或多语种共存、多民族共生与融合的多元化特征。公元前3千纪,两河流域存在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双语现象。后来,不同语种的人群相继进入两河流域,甚至建立若干王朝,两河流域历史发展呈现很强的多元特色。双语(或多语)现象十分普遍,最早的双语...
理论动态丨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证明,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内在特质。破旧立新: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型中展现革故鼎新的生命力近代中国遭受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遭遇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劲冲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漩涡,导致传统农耕文明相对稳定的结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