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是实写,是用典
顺承梳理下来,关于“三百颗”传递,则是王羲之-韦应物-黄庭坚-苏轼;“三百颗”的书写对象也从橘子一变为荔枝;且更为关键的是,在抒情摹写上,苏轼一改寄赠果品变为恣情适意的“自吃”。来源:人民日报后世,由于苏轼影响巨大,“三百颗”成了著名的东坡典故,历代文人们写柑、橘、荔枝等“三百颗”的诗词有很多。明...
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吃荔枝上头后写下千古名篇,后人为此争论千年
无论如何,“吃荔枝上火”的说法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而其源头很可能正是苏轼的这首《食荔枝二首·其二》诗。结语在苏轼品尝岭南荔枝之前,中国的医药典籍之中并无“吃荔枝会上火的”记载。因此个人认为:“一啖荔枝三把火”的谚语,很可能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误传。中医认为荔枝性温,过量食用的确容易导致口腔...
作物的故事丨“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与岭南荔枝
文同在《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诗中,描述了客人从泸州南部带来荔枝,童稚争食的场面。同属巴蜀的忠州也被认为是贡荔的产地。竺可桢虽然从气象学上推论眉山有荔枝,并且说苏轼兄弟在诗中有说明。但事实上苏诗中有关荔枝的文字不少,直接提到眉山荔枝的时候并不多,更没有直接提到在眉山老家吃到本地产荔枝的事实。倒...
三次被贬不认怂的苏轼,走到哪吃到哪,用美食抚平心态
苏轼也洞悉食物搭配之技,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将荔枝和众多美食搭配在一起并感叹道:“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充分体现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苏轼同庄子一样认识并接受了现实的必然性,但相比于庄子的“安时处顺”,苏轼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苏轼...
于东坡而言 荔枝是美食也是乡愁|东坡大家讲
直到宋朝,居住在荔枝产地以外的人们,能够吃到新鲜荔枝的机会也并不多。那么苏轼第一次吃到新鲜荔枝是什么时候呢?现场的嘉宾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李昕升认为,苏轼在到达岭南以前,并未吃到过鲜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的“初食”究竟指的是当年“初食”,还是人生中第一次吃到鲜果,暂时无法确认。但...
诗不可说丨那些年,苏轼吃荔枝发的“朋友圈”,可不止“日啖荔枝...
苏轼苏辙兄弟年少时在老家四川眉山很可能并没有吃过鲜荔枝,二人前期的诗文里百般夸赞故乡,却都未见关于荔枝的片言只语(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苏轼最早明确写到吃荔枝是在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提起的名目是“白晒荔”。苏轼《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曰: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90句,唐宋八大家传世金句,品鉴古人智慧瑰宝,汲取千载不朽才思
5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每天能够品尝到三百颗新鲜的荔枝,即使久居岭南也心甘情愿。5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自己正身处庐山之中,寓意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惠州文脉」在惠州的时光,是什么让苏轼文思泉涌?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因感怀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差点误国的故事,他还写下了为民请命的千古名篇《荔枝叹》:“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苏轼是个富有情趣的人,他把日常种菜、种药、酿酒、做饭等都写进了诗文。他爱酒,一位道人朋友给他一个酿酒方,他便亲身试验,果真酿出了桂酒。为此他...
从苏轼的《食荔枝》到文学地理学
从苏轼的《食荔枝》到文学地理学2016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第六届年会上,曾大兴教授就曾透露,他的新著《文学地理学概论》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大家都热切地期盼着可以早日读到这本大作。2017年3月份,我得知书已经出版,于是迫不及待地买了三本,一本自己读,另外两本送给相好的朋友。这本书跟...
早读丨在“苏轼主题餐厅菜谱”中,体会何为“人间有味是清欢”
——《食荔枝》苏轼被贬到惠州时,也近花甲之年。当地天气炎热,瘴气袭人,尽管物资匮乏,苏轼却依然能够在这片荒蛮之地,找寻美食。他尤其喜欢吃荔枝,对其极尽赞美。岭南的荔枝皮红肉白,汁水饱满,味道甜蜜,为了一天能吃三百颗荔枝,苏轼幽默地表示,自己愿意一直做个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