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真正的坏人是法家,儒家只是被利用的帮闲?
魏晋以后,儒家夺权,开始搞礼法合一。《唐律》明确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是明明白白的儒家思想。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儒家礼教深入人心。没听过孔子的中国人有无数,但他们都按孔子的思想生活,哪怕现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这样。因此客观来说,汉代以后的中国确实是儒家主导的。当然,法家的成果依然在一些...
陈煜:从“隋唐化”到“本土化”——中华法系的演变逻辑
当然,尽管武家法是最具日本“本土化”特征的法制形态,但究其本质,仍未脱中华法系的范畴,中华法系最本质的几大特征,武家法皆具备,如法律与道德混同(礼法合一)、法律受儒家思想影响(只是程度有别)、法典上“诸法合体”、法律内容以行政和刑事制度为主、法律以农为本等,这都说明它本质上并未逸出中华法系的范畴。只...
新书| 《重述中国法律史(第三辑)》
作者建议使用“人政”“德政”“先例法”“制定法”“集权君主政体”“古老礼俗刑法典化”“礼法合一”等术语,并对“礼治”“法治”“礼法”“道法”的概念提出自己的理解。关键词中国法律思想史学术用语人政德政礼法合一武树臣,西北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儒家法治类型的理论诠释——兼及当代法治中的...
葛兆光:一个时代发挥最大作用的思想,通常不是人们被迫接受的
关于思想的落实,我也常讲,主要是三个维度,一是制度化,即思想如何转化成制度,就像儒家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最深的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儒法合流,文吏合一,在汉代之后,它形成了规范人们公私生活的法律制度,在社会层面对日常生活伦理形成了控制,这就是法律史研究中常说的强调“礼法合一”。二是思想的常识化...
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儒家崇尚礼治,而荀子崇尚礼法兼治。礼不是典章礼节,而是以“度量分配”厘定各自的本分和责任,其中蕴含着法家原则。儒家崇尚法先王,而荀子认为应该法后王。这给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们的改革以精神底气。只有这样对立统一的思想体系,才能教出李斯与韩非。荀子这个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体,是因为处于大乱之世。孔子...
从《唐律》看唐代礼法合一的表现
礼与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两大具体表现,而礼与法的逐步融合则的过程是中国古代法制文明演进的重要线索(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朝法律体系,从重惩“十恶”、到亲亲相隐、再到贵贱有别等许多面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的精神,不但使法律儒家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体现了高水平的礼法合一。
杜预:有“左传癖”的治世能臣
明辨律令礼法合一杜预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还是杰出的律学家。杜预生活在魏晋之际,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乱世,法律制度也异常混乱。曹魏法制承接东汉,汉律在开国时还颇为简明,但是经过两汉四百余年的演变,早已非常混乱,律令条目冗杂,自相矛盾之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