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万恶淫为首,但是西方的理论认为万恶权为首。
中国人认为人性本善,一切靠自律。西方理论更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以后要建的是:法治社会,不是儒家社会。
经济学理论:人性和理性人假设
有些人认为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有着善良的内心和高尚的品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自私和贪婪的驱使。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看待人性,都不能否认其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也需要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之上。它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认为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然...
“允执厥中”的理论内涵与司法实践
孟子的“性善论”成了儒家学者解释“十六字方针”的基本理论依据。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由于现实社会里各种欲望的诱惑,人的善心可能会被恶的观念所侵蚀,变得自私自利、虚伪狡诈。因此人心是危险难测的。为了保持人善的本性,必须加强内在的“浩然之气”,其途径是坚持“惟精惟一”,心性修养要精纯专一。圣人有大知,能...
七论“新子学”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在“周文重建”的文明史论域中,孟子所提出的各种理论学说,如人性本善、知言养气、先觉觉后觉、劳心劳力之辩、王道仁政等看似分属不同学科,其实它们蕴含着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它们都含在孟子构思理想文明体时所设置的理论框架之中。比如,在《孟子》中,先觉觉后觉似乎是教育学范畴,劳心劳力之辩似乎是社会学范畴,但...
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深度解析后, 发现人道与天道仅隔一扇门
人性本善早在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便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性之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之端,犹如水之就下,是人的自然倾向。在孟子看来,人的善良本性如同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与阳光(即良好的教育与环境)来滋养,才能茁壮成长。他强调了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善性,达到“仁者爱人”的境...
文化两创大家谈|王学典:儒家思想的社会科学化
儒学中伦理与政治的这两半,并不是并列的、独立的两部分,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可以说,儒家一直被伦理化、道德化,但实际上,治国平天下才是它的核心,道德是它的准备,伦理是政治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思想有三大要义。首先,儒学特别强调人性本善、君子人格、内在修养、自身教养,中国文化更多是靠内心的提升。中...
大道人心,卓然自立——孔子思想的四重境界
就是说,做人必须从“与人为善”开始,在“善”的基础上形成良知和理性。从理论上讲,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价值,离开了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意义及人类社会的存在意义只能另当别论。正如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所说,人类的致命性灾难是“人性之光”的泯灭。梁漱溟指出:“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
王学典: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
儒学中伦理与政治的这两半,并不是并列的、独立的两部分,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可以说,儒家一直被伦理化、道德化,但实际上,治国平天下才是它的核心,道德是它的准备,伦理是政治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思想有三大要义。首先,儒学特别强调人性本善、君子人格、内在修养、自身教养,中国文化更多是靠内心的提升。中...
近代教育理论奠基之父:让孩子学会与人、物、世界和谐相处,是教育...
但和卢梭认为的人性本善和“人本质的冲动始终正确”不同,裴斯泰洛齐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两面性,教育一方面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另一方面,教育要对于人的本性加以约束,最后完善自我,追求真、善、美以达到内心的和谐。在培育目标上: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封建社会的教育剥夺了人自由的权利,儿童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激情、利益与正义”理论
他的批判者们认为人性本善,也是另外一种误导,用今天的话来说,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是错误的。只有在情感进入间接的情感阶段,并且介入社会之后,才有了所谓善恶问题的道德性评价。但是,评价的标准,两派又都是有问题的,非常片面的。他们实际上都是功利主义的理性计算论,主张私利无害论,是基于追求个人私利不伤害其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