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宏观治理思想
《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宏观治理思想。其主旨思想是以“道”为核心来管理和协调国家治理所涉及的各种关系。“道”一词,包含万物根源的道体、总结规律的规则、约束行为的道德三个层次的意思。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含义常称为道,第三种含义常称为德。在《道德经》中,道和德融为一...
《道德经》里的人生智慧:凡事有坏必有好,有好必有坏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辩证法是《道德经》里的重要思想。确立一面,必定会产生跟它相反的另一面,比如当你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也知道了什么是丑;当你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也知道了什么是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高下都是在两端...
刘邦是道德经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刘邦:老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老子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不仅下面诠释了刘邦的胜利,也反而昭示了项羽的失败。
一文讲透丨《道德经》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
因此,老子之道其实就可以用我们现在很熟悉的一个体育项目——柔道来概括。全部的《道德经》五千言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个“柔”字的解说。据说老子有一个老师叫常枞,他教老子的方式正是《道德经》一直强调的所谓“不言之教”。常枞只是张开他的嘴巴,人们看到的是已经稀疏的牙齿和依旧灵活的舌头。于是老子从中领悟...
跨越千年的《道德经》,为何成为汉译最多的中国典籍?
语言学家约翰·法布茨斯在《学识通史概论》中肯定了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德国学者梅勒强调,道家思想不仅是理解中国现代文明的关键,其全球性议题讨论更超越了时空限制;英国学者克拉克则指出,老子所倡导的虚静、无为、万物平等及抱朴守拙等思想,填补了西方工商业社会精神生活的空白。故此,各界学者共识:《道德...
《道德经》之谜:作者与创作时间探秘,古老智慧的溯源
第二种观点认为,《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书中的内容是他口述的,由他的弟子们整理成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教学时通常采用口耳言传的方式。弟子们记录并整理老师的话语,使之成为书面著作。例如,我们熟悉的《论语》便是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第三种观点...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道法自然思想天人合一《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自然是原本就有的样子,也是万事万物应时应变的天然逻辑。中国传统建筑中饱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韩非子的天道观,道、理、法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社会的运行是有其规律、规则和定理,这些都是从道而来,而法就是道在社会中的显现。遵道而行,就是顺理而行,也就是遵法而行。由此韩非子为法家思想的“法”找到了形而上学的理论依据,“法”来自不可辩驳的“道”。
老子之《道德经》与马太效应:古今思想共通。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突然联想到国外的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阐述马太效应现象。看来这是古老中外的思想是相通的。首先,我们来理解老子这句话的含义。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其实是在揭示...
《道德经》揭示了什么“天机”,让西方思想界如此着迷?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究竟道出了什么,引发了西方思想的“大地震”?图/《典籍里的中国》等了解得多了,终于明白,老子提供了现代人最想要的修炼:用最柔软的界面,做最硬核的事。老子放在现代,也是个硬角色。首先,老子的世界观不是古老的,而是高维的,很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