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狂恋”杜甫,为其写下2篇诗文,竟成最懂他的男人
在元稹心里,杜甫简直就是他理想中诗人的模样,他说:“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元稹恨不得将所有赞美的词都放在杜甫身上,他说:如果认为有可以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题材,也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人,那就没有能超过杜甫的诗人。元稹夸夸杜甫也就罢了,为了赞扬杜甫,他还去“...
读完王阳明和庄子之后,建议每个人都读一读杜甫
是的,哪怕杜甫深知自己的国家不再歌舞升平,许多官员都准备告老还乡远离是非之地的时候,他却比之前还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国家这么苦难,更需要我了!”这一次,当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见到唐肃宗时,唐肃宗为了表彰杜甫的忠心,给他安排了一个左拾遗的官。“左拾遗”虽然也不是什么大官,依旧是正八品下,但比...
杜甫5首巅峰怀古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背景赋予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他自幼好学,七岁能作诗,十五岁已扬名。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些社会变迁的影响。尽管个人命运多舛,杜甫始终保持了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理想。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擅长各种诗体,无论是古体诗、律诗...
理想的人生,要有一定的宽度
孔子在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同时,也强调自强不是人生的全部,对理想的人生应该有更加宽阔的理解。这不是消极,这是根本上的积极,这种无限美好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走到今天的根基所在。——李敬泽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通过讲述“沐春...
杜甫的经历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考虑现实中的经济需求
杜甫的经历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考虑现实中的经济需求来源:董藩杜甫的经历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考虑现实中的经济需求。理想和现实并不是对立的,只有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理想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诗歌的江河,涌向民族的心灵地平线
遥远的江河源头,是杜甫逝去的理想公元766年,伟大的诗人杜甫徘徊在今日三峡边的夔府孤城(今重庆奉节),不尽长江是他最常见的风景(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此时,距离他在成都平原体验“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的闲适已隔有年,而在江汉平原沉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岁月则尚未到来。周遭峻拔的丛山,每每拦住他顺着江水而逐渐远移...
少年成名却科举失利,一生挫折,却从不放弃人生理想的诗圣杜甫
两年后的冬天,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湘水上的一条小船上,结束了他苦难的一生。享年59岁。杜甫出生于盛唐,却在大唐的衰落之中去世,一生失意,四处漂泊,晚年更是凄凉,但杜甫无论何时,无论多苦,也不论到了什么地方,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心系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同时也不忘写诗抒怀。杜甫一生留...
李敬泽:“沐春风、咏而归”,理想的人生要有一定的宽度
还有我最喜欢的、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国理想人格的一首诗——杜甫的《登高》。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写于重庆奉节,当时杜甫已到暮年。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即便...
《长安三万里》的背后,真实的李白、高适和杜甫是什么样的关系
在去年大热动画《长安三万里》中,我们看到了李白、高适和杜甫的交往。这三位诗人是怎样的关系?有人说李白代表理想,杜甫代表现实,怎么看二人的差异和友谊?杜甫为什么会对李白念念不忘?你知道杜甫的《前出塞九首》的原型就是高适吗?高适对杜甫又有着什么样的现实影响?
杨天石:我原来的理想是写诗、写小说、当作家,后来才转变为研究文学
我们接受这一看法,以之作为拟编的《中国文学史》的指导思想。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些方面,我们之间没有争议。为了写好这两章,我将同班的张少康同学从别的组要过来,请他撰写有关章节。我自己则负责撰写唐代文学研究中的弱点《白居易和中晚唐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