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我们来人间,只为了解生命的本质,切莫错解、误此生!
这段话,精炼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缮性,缮就是修。性有两种涵义,一是自性,二是习性。自性即无形无相的那个本体,亦即庄子笔下的“真君”“真宰”“生主”“大宗师”等;习性不离自性,也可以说是被扭曲的自性。所谓“缮性”,就是修自身累劫的习气。“滑欲”,就是超越自身的欲望。缮性、滑欲的目的,是“复...
汪洋辟阖:《庄子》的语言特色
我们发现,《庄子·养生主》文章结构并非沿主旨思路一贯到底,而是一段一思。《庄子》中很多文章都是这样的结构,乍一看似乎分段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细读则发现它们与主题存在关联,而且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似乎也存在断裂。这就是卮言的言说形态。当然我们现在用这种方式写论文是肯定行不通的,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
庄子《秋水》,阐释了他的辩证认识论
庄子哲学是全面的,《秋水》,阐述的就是他的“认识论”。与前面讲到的“本体论”一样,庄子的“认识论”也充满了辩证法。这种方法论,庄子承继于老子,但又绝不与老子雷同,至少具有了范围更广泛、层次更深入的特点。《秋水》中,恣意汪洋地论述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
庄子最难懂最美妙的《秋水》篇,到底在说什么?
最为重要的是,《逍遥游》和《齐物论》,基本上采用逻辑推理和说理的方式,而《秋水》则是用讲寓言故事的方式,表达庄子自己深邃的哲学思想。在《秋水》中,讲了黄河的河神“河伯”与“海神若”的七段对话,讲述了河伯从洋洋自得、盲目尊大,自以为是天下的中心,“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到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无穷性的...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庄子精读》)傅佩荣也认为,《秋水》之“论述之精妙,可与《齐物论》...
以道观之《庄子??秋水》篇中“观”的哲学意蕴
所以庄子没有简单地否定这种差异或者分别,而是转变“观”的视域来“取消”这种分际,把人从对峙的紧张局势中抽离出来,不再拘泥于彼此的对待和是非的对峙,进而使得人和世界达到统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所以,在上述所列举的根据之中,最为根本和不变的是“道”。“以道观之”是《秋水》篇的主旨所在,道在这里不再仅是玄之又玄的宇宙...
《庄子》秋水篇:井蛙不可语于海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秋水篇:不屑做官的庄子
4.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也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地里面爬的;也就表示庄子不愿意做官,直接拒绝了,喜欢自由自在清静无为的生活。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
《庄子》秋水篇: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1.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那么我在哪些事情上可以做?哪些事情上不可以做呢?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知道,《庄子》分内、外、杂篇三部分,内篇七篇,早于外、杂篇,基本为庄子本人所写,意脉连贯,体现了庄子主旨。开篇《逍遥游》,之后紧接着的就是《齐物论》。在先秦各家著述中,开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论语》的“学而时习之”。《逍遥游》也是如此,它为我们描画了一个“无待”即无所依凭的自由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