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书记张毅:确保西海固35万移民实现小康
吴邦国委员长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突出讲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宁夏的关怀,在宁夏代表团,在宁夏各族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六项工程|“院+站+点” 构建生态移民区纠纷化解“全景图”
“院+站+点”构建生态移民区纠纷化解“全景图”“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为了进一步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延伸诉讼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红寺堡法院在分析研判历年案件特点的基础上,以红寺堡法...
吴忠红寺堡生态移民:好生活还在后头
“通过生态移民、开发建设,如今的红寺堡经济腾飞,环境优美,城乡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谈到红寺堡的变化,海正祥语调铿锵有力。为彻底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95年开始实施“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该工程预计投资30亿元,用6年时间,搬迁100万人口,开发200万亩土地,故也称为“1236工程”。
生态移民村的蜕变
生态移民村的蜕变“‘丘陵村’改名‘富陵村’,改的不只是一个字。”12月9日,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军说,移民搬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让村里发生了巨变。2011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工程,陆续将南部山区极度贫困地区的35万人搬迁出来。2017年,三河镇丘陵村等村庄整村实施生态...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将西海固123万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山干旱区,搬迁到地势平坦、靠近黄河的地区。2012年,刘双斌一家5口作为生态移民,搬到了红寺堡区。“那一天我正在地里帮父母割麦子,村里通知要搬迁了。”刘双斌说,“当时不知道红寺堡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听...
寻找“马燕”
????▲这是马燕的家乡张家树村,这里在宁夏生态移民期间整村搬出,只留下荒废的屋舍墙院(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记者冯开华摄▲马燕与法国记者合影(翻拍)。▲马燕在法国与朋友庆生(翻拍)。▲华夏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马燕日记》。????二十多年前,在宁夏西海固同心县张家树村,五年级的马燕在豆子种植说明书背面写下题...
宁夏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惠及16.9万移民
新华社银川1月15日电(记者于瑶)经过6年建设,投资6亿多元的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日前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工程惠及16.9万移民。据宁夏国土资源厅介绍,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有32个子项目,共完成建设规模34.4万亩,新增耕地5.3万亩,安置移民4万户、16.9万人。预计新增耕地每年可增收3226万元,经...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宁夏六盘山:黄土高原上的...
六盘山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西部,是宁夏最大的天然林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和生态屏障,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多年来,水源涵养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生态移民等生态政策落地,六盘山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宁夏土地整治工程安置生态移民14万 新增耕地4.87万亩
央广网银川1月12日消息(记者徐升)记者近日从宁夏国土资源厅获悉,经过6年建设,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已全部通过验收。项目新增耕地4.87万亩,实现全区14.2万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投资6.6亿元,共有子项目32个,2011年开始实施。6年来,生态...
微记录宁夏百日攻坚⑧ 宁夏兴庆区 沙漠体育运动公园开工
同时,该项目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周边居民对休闲活动场地的需求、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周边生态移民区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正值施工的黄金期,施工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抢抓工程进度,全力保障项目按照计划节点稳步推进。(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