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摆脱了高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高碳排放的传统增长范式,是对现有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和升级,具有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特征,绿色化、低碳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底色。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新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大规模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根本上为我国经济保持向好发展态势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其三,新一轮技术变革推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数字经...
陆铭: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
从统一大市场角度看,一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目标是要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劳动力自由流动来实现资源在不同地区的自由配置。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劳动力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以人均GDP来衡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发现一个天然存在的共同富裕机制。人只要能自由流动,就一定可以不断地调整,从而找到有利于...
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是发展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就经济增长而言,只强调规模快速扩大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行不通了,低水平的质量、效率、动力难以驱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就经济发展而言,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也走...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在1964年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这三根曲线反映出中国经济质的变化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2023年,总需求不足矛盾凸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难度加大。“和以往常态化、周期性的复苏相比,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过程会有波动、时间更漫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从2009年起就开始担任新闻发言人,长期与宏观经济数据打交道,让他对经济形...
重振增长的关键:以伟大复兴“世界观”破除对经济发展的自我设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差很大。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学术界和政策界形成了一种“跟随”的思维范式(以下简称“跟随范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其根深蒂固的思想潜意识认为,中国只有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才能发展起来。
郑永年:经济中国的今天与明天
要理解今天中国经济的现状,就必须理解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是在开放和全球化状态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深度嵌入世界经济。也就是说,内部经济发展和外部全球化是相向而行的。但近些年来,由于美国推动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出现“逆全球化”趋势...
CMF年度报告(2023-2024)发布,深析从分化到平衡增长的中国宏观经济
总之,今年中国经济运行表象上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总需求不振拖累导致的中国经济“弱复苏”;二是新发展格局推动之下新动能不断涌现。综合两方面,预判国内生产总值在5.3%,这个5.3%全面完成了年初设定的目标,但如果考虑基数作用,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依然持续存在。
民企发展如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2023年以来,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基本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