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璐:为王夫之对老子理论的批判辩护
根据王夫之的总结,老子的缺点主要在于他没有真正理解“道”。王夫之认为,老子在论述“道”的时候犯了三个错误:第一,老子故意违背世俗常情来推广其激进的观点,因而其观点片面且不公允。第二,老子所推崇的只是他偶尔观察到的现象,因而其观点不具备持久的价值。第三,老子过分运用其才智来炫耀自己的聪明,因而其观点会带...
戴震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
戴震所建立的“道,恒赅理气”的形上学体系,并没有推翻宋明时期流行的“理本论”“气本论”思想,而只是将他们降低为自己哲学体系中次一级的思想范畴,消除了“理”与“气”的绝对至上性。“理”被解构为“分理”,“气”只是作为“天道”与“人道”的基本要素:“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新书丨《道通为一:宋徽宗<老子>注与道家哲学》
不同于王安石父子的是,宋徽宗所建构的道德性命之一贯主要是以《庄子》哲学为基础的,尤其是建立在《庄子·天下》所述道、德、命、形、性之定义和内在关系上。在宋徽宗的诠解中,道、德、性、命共同建立起宇宙论、本体论与人之实践论、价值论互成一贯的“桥梁”。就具体之诠释内容而言,道是宇宙之终极和最根本...
《庄子》认识论的逻辑建构
虽然庄子哲学也以“道”为核心,但是所论之认知原则、心理路径、宇宙观念、价值判断,则建构了主体、自然、社会之间的认知理论逻辑,又极大拓展了老子哲学。默然守道的认知原则????庄子之道,虽然“于大不终,于小不遗”(《天道》),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但是独化于玄冥,不可见之;泰然而自得,不可言之。唯有主体...
中国画论一直居世界画论之先
所谓“造化内营”“胸有丘壑”,画出来的不是自然界的造化(物象),而是胸中的物象、胸中的山和水等。宋代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画出来的物象不一定要像(形似)。于是其后写意画大行其道,变为主流。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且“太似为媚俗”。
梁启超、胡适论学:互不相让,却最终各有精进
梁启超用了足足两天的时间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在他看来,胡适的哲学史大纲,“讲墨子荀子最好,讲孔子庄子最不好。总说一句: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现石破天惊的伟论;凡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面,十有九很浅薄或谬误。”他还借胡著“老子”和“杨朱”两篇,提出其“新近才发生”的问题,即“疑心《老子...
吴震:王船山的气实在论——以“无有先于清虚一大者”为例
庄子说:“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9]577-578这是道家有无论的重要出典之一,讲的是万物有无相待论,强调“相反而不可以相无”的观点,即万物存在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有无双方并不否定对方,由此,道之存在...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荀子的道论出自老子和庄子,荀子的气论源自稷下道家和庄子,荀子强调认知状态的“虚壹而静”出自道家的“虚”“静”学说;荀子以天为自然而主张天人相分,是对老子自然之天思想的发挥,甚至荀子的性恶论都受到庄子的“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的影响。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以天为最高存在,认为天有意志,人要“法天”...
汤用彤:魏晋思想的发展
若论佛学与其他思想的争论,或“内学”与“外教”的关系,其主要问题还是“自然与名教之辨”,乃至“圣”与“佛”的性质各是如何?按印度佛教原本是一种出世解脱道,换句话说,即是“内圣”不一定要“外王”。晋朝末年因受这种外来宗教的影响,对于理想上“圣人的观念”也有改变,如慧远在《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上...
“儒家”与“道家”,争论了几千年,究竟谁对谁错?
人生观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了儒家和道家之间的根本差异,也是儒家和道家之间一系列差异的原始基础。“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周遭世界的对错,是在人生观基础之上对美丑善恶的衡量标准。从本性方面,儒家和道家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这让儒家道家与相信“性恶论”的法家在世界观上有根本差异。但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