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从“试错”到“设计” 中国学者探索合成生物学发展...
“预测的前提是对生命过程的‘真理解’,在‘真理解’基础上建立模型,设计合成,才能提高实现预期目标的效率。”在日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赵国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将是合成生物学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与会专家认为,应通过建立定量理论模型、形成人工智能数据集、利用工程生物学平台等...
探索生命之源,清华教授科普蛋白质人工合成奥秘
近日,由朝阳未来论坛、科大讯飞、奇点未来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追星就追科学家”校园公益科普活动,走进连云港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磊,与来自连云港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的学生们一起,探索生命之源——蛋白质人工合成的奥秘。本次活动中,灌南县科学技...
美科学家制造出最简单的人造合成细胞
美国科学家24日宣布设计并制造出最简单的人造合成细胞,其基因组是迄今已知最小的基因组,仅包含维持生命必需的基因。这被认为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将有助推进对生命奥秘的认知。这项由美国基因组研究先驱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他们的人工合成细胞中仅仅包含473个基因,是生命...
专访微元合成刘波:生命科学人除了做药,另一个梦想是让物质生产...
近年来,受益于人工智能、代谢物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编辑技术、DNA组装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等多学科和生命科学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合成生物学领域迎来了一次次飞跃式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大家最为熟知的相关案例是:杜邦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取代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化学合成法,成功将价格低廉、来源...
从“试错”到“设计” 中国学者探索合成生物学发展之路
合成生命,到底“难不难”?此前引起轰动的人工合成淀粉“吸粉”无数,却鲜有人了解人工合成效率比天然合成高7倍的成果背后是国内外合成生物学家十多年“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的反复“试错”。可以不可以少试错甚至不试错,告别合成生物学现今的类似“手工作坊”阶段,让下一次的“合成”实现理性设计、功能预测...
科创未来丨从认识生命到设计生命,合成生物开启“造物”新时代
合成生物学:是以基因工程、系统生物学、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为基础,采用工程化的设计理念,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设计、改造乃至全新合成,从而打破物种界限,创造人工生命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自然”和“人工”的边界:关于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讨论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还是要实现理想的智能表现?从基因编辑到人工生命,生命有机体是自然还是人工的界限在哪里?本文认为,由于新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即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学,自然与人工之间的界限不再像过去那样清晰明确,传统的“人工”定义已经无法准确描述现代一些人工科学的特性,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工”的新...
外星人遗体竟是人工合成人偶!人类为何一直未能找到外星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NASA独立研究团队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表明UFO等现象与外星生物有关,但我们不知道这些现象具体是什么。人类为何一直未能找到外星人科学家通过天文观测发现了成千上万颗潜在的宜居行星,这些行星可能具备液态水、适宜温度和化学元素,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
科学家成功合成酵母所有染色体,人造生命真要来了?
大家高中生物也都学过,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因为没染色体,只用合成那些裸露在外面的DNA蛋白质复合物就好了。尽管这样,在当时,这还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一度有人说那个人工合成的支原体是世界上首个“人造生命”。现在这次呢,用了还不到十五年,酵母菌这种真核生物的16染色体全都能人工合成了。
...新突破:中国科研团队完成首个多细胞植物染色体的部分设计与合成
非细胞生物(病毒)、原核生物都已实现了全基因组的人工合成。2023年11月,国际“酵母基因组合成计划“(Sc2.0)宣布第二阶段重大进展,完成了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的全部16条染色体和一条从头设计的tRNA新染色体的设计与合成。接下来,科学家们向新的里程碑——多细胞生命迈进。然而,基因组庞大、表观遗传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