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量刑的一般原则
情节,是指实施犯罪的有关具体情况,包括犯罪过程、手段等,这也是人民法院在决定量刑时作为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法定情节,即法律规定的从重、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如犯罪停止形态中的预备、既遂、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中的首犯、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此外,还有累犯、自首、...
我国《刑法》涉案财物的处理
第十二条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货币的其他利益如会员服务、旅游等。后者的犯罪数额,以实际支付或者应当支付的数额计算。第十八条贪污贿赂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缴或者...
劳东燕:非法经营罪中的经营行为研究 | 现代法学202405
另有学者提出,经济犯罪中至少存在两条兼具规范依据与理论依据的实质出罪路径:一是通过对“具有法益关联性的概念”的另类解释而出罪;二是通过增补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而出罪。此类研究的积极价值与作用不容否认。不过,孙国祥教授的研究主要是在探讨违法性与有责性层面的出罪事由及其实质根据,并未论及构成要件层面的出罪...
【企业家学法】常见经济犯罪报案提供材料指南(一)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二)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建议报案时尽可能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以下材料:1报案人(...
预防经济犯罪知识锦囊
预防经济犯罪知识锦囊一、职务侵占职务侵占的表现形式: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坚守监守自盗,虚报冒领重复报销,非法侵吞本公司财产。刑法条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以侵吞、窃取或多报冒领等方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金额在六万元以上的构成职务侵占犯罪。触犯该罪最低...
原州公安发布企业高发经济犯罪风险防控指引(第二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
检法视点 | 喻海松:面对经济刑法的立法扩张,应强化司法限制,确保...
本文认为,围绕经济刑法领域加以观察,立法扩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其一,经济刑法立法扩张的整体趋势缘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刑法是社会的,必然要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嬗变,历史中的犯罪论表明,犯罪论的体系构建从来都不只是理想化的结果,而是时代的产物。”刑法的扩张,根源于对抗...
钱颖一对话罗翔:企业家犯罪有十大高频罪名,但违法不一定就是犯罪
????犯法不一定等于犯罪,对于企业借贷等违法行为需严格依据法律条文判断是否构成犯罪。这是一场经济学和法学之间的跨界对话。讲到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先要说说,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最早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比较普遍的认识是,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管理落后。到了80年...
第五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理解把握“多次盗窃”的规定,应坚持实质解释,不能简单认为只要“多次盗窃”就一律作为犯罪惩处。一方面应遵循“多次盗窃”与“数额较大、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要把分则与总则结合起来理解,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进一步审查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是否应予刑罚处罚。对“多次盗窃...
检法视点 | 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问题调研报告
又如,有的裁判文书判项不合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次数、性质、地位、作用、违法所得数额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等情节,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的经济能力,依法决定财产刑的适用。但是实践中存在片面追求从严惩处,不考虑被告人实际履行能力,判处虚高的罚金刑,从而导致空判、无法实际执行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