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辟阖:《庄子》的语言特色
也就是说,《庄子》寓言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事象远离现实世界,看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庄子》在叙述这类事物之际又能将读者带入真实情境中,让我们感觉其所言如同真的发生过一样。????比如《庄子·应帝王》中的寓言“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
读庄子《秋水》,你的人生也会改变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只能做我们知道的事情,只能过我们能理解的生活,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没法做,我们不知道的人生,我们没法去过,也不敢去过。庄子在《秋水》里,就将认知和生活的故事,讲清楚了。01用熟悉的方式,去看待熟悉的生活,那我们看到的,可能永远都是熟悉的那些东西。渐渐的,大概我们也会觉得,人生就...
典故《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曲士不...
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因为它受时节的限制;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给限制住了。如今你从海边往外看,观览大海,就知道了你自己的浅薄,这样我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大过海的,所有的河流都归向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息,海水却不见增多满溢;尾闾将海水...
汇龙潭 | 观池鱼_上观新闻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与之和谐共处。《庄子·秋水》篇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从哲理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永远“纠缠不清”的问题,但从生活常识的角度来看,这...
刘欢:至善与本真——先秦儒道“知止”观念的一个比较
具体来说,庄子首先以“不知”的方式棒喝世人,提醒我们反思自己以“知”的态度应事接物背后隐藏的企图以己所知强通于天下的自大心理。其次,庄子以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物,量无穷,时无止”的世界无限性的对比为背景,从“言”“辩”“知”“道”这四个方面分别揭示“言未始有常”“辩无正”“知不能规乎其始...
庄子“夏虫不可语冰”的下一句是什么?那才是提醒我们注意的重点
在平时生活中,当我们与人沟通不畅时,我们常常引用“夏虫不可语冰”进行表达(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但你知道“夏虫不可语冰”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夏虫不可语冰”的下一句乃:“笃于时也”。“夏虫不可语冰,笃于时也”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篇·秋水》。庄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等,他的思想深奥且...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以下八章,第一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第二至六章分别从《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和《外篇》逐段讲解,选目与次序均精心设计,重在贯串与打通。第七章统讲《庄子》的美学观念,第八章讲《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庄子精读》)傅佩荣也认为,《秋水》之“论述之精妙,可与《齐物论》...
《庄子》秋水篇: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夫固将自化:万物原本就在自行变化着,无须有意去做什么。“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
以道观之《庄子??秋水》篇中“观”的哲学意蕴
自得就是庄子之学所给出的处世态度,也是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境遇之中,“观”的目的之所在。在此“自得”的人生态度之上,《秋水》也提出其所向往的理想人格:“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大人”乃可以明天地之理,察万物之情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