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打造江苏特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专业...
支持全省本科高校结合实际,为不同专业学生开设有关人工智能课程,包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人工智能+x”交叉课程等,形成覆盖全面、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思维方式和基本...
天津市首个人工智能通识课,为何开?教什么?怎么教?
“人工智能已经迅速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了解和学会使用人工智能的基础工具,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思维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党委书记魏建国坦言。《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现场。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供图2018年5月,按照国家和天津市建设新一代人工...
浙大AI课,真的不一样!
《AI+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项特别的设置,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需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辅助完成主题研究,并在课堂中分享使用的心得体会和阶段性的研究进展。当AI辅助写作成为课程训练内容,同学们发现运用AI达到想要的结果其实并不简单,而甄别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真伪更是一项技术活。“在课堂作业使用AI的过程当中...
AI走进“通识课”,培养走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市教委不仅要求各高校形成人工智能通识课“一校一品”的“AI+专业”特色品牌,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近5万名大一新生系统地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南京大学作为全国首推AI通识课的高校,创建以帮助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而层层递进的“1+X+Y”课程体系;复旦大学则开设了《人工智能与国家治理》等61门“AI大课...
AI-B类基础课,大一新生解锁了哪些新技能?
深度学习作为一切机器学习的基础,“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学习的基础”。《深度学习基础》这门“基础中的基础”也高度抽象概念化,学习需要一定专业门槛和编程基础。此前,任课教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吴祖煊开设的多是面向计算机学院高年级本科生、人工智能研究生的专业课。现在同样的知识要作为通识课讲给全校理工医科...
61门AI大课在复旦:与考古学、政治学等跨界交叉,师生在思考什么?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复旦大学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改革(简称“AI大课”),在2024-2025学年推出100余门AI领域课程(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本学期开出的61门“AI-BEST”通过整体设计、合力打造面向所有专业和学科背景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选择。10月中旬,澎湃新闻(thepaper)记者走进复旦...
人工智能是什么专业
一、人工智能:定义与边界人工智能,简而言之,就是让机器具备类似人类的智能能力,包括学习、推理、自我修正等。它并非单一学科,而是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在这个专业里,你将探索如何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识别图像、进行复杂决策,甚至创造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智能系统。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进高校专业课
记者采访时发现,类似Sora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本市高校专业课。“Sora和此前备受热议的ChatGPT都是利用复杂算法、模型和规则,通过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创造新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桂笑冬解释,这些技术能够创造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应用前景广泛,他就用这类技术为《电视影像语言》...
第一批读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抓住风口了么?
在人工智能专业必修课方面,上图整合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可以看到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设计几乎在每所高校都有开设。在人工智能专业选修课方面,各校更可能考虑利用自身背景和资源开课。例如,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师资较为充沛,高校一般会倾向于多开设一些机...
北京市教委: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 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
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冯仪)近日,北京市教委提出,要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具体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有:(一)试点建设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一门市级统筹的全覆盖、分层次、高质量、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类公共基础课。课程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全市高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