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道通为一:宋徽宗<老子>注与道家哲学》
在哲学的基本意涵上,道通有无为一的观念呈现的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相通的意义。郭齐勇先生曾认为《老子》道论的基本逻辑在于:“从经验事物的观察中得出恒常的变化规律,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一个来源,‘道’是对经验生活的哲学提升。但同时老子认为‘道’为万物之宗,则又是基于一种‘推求’,即从当下一切存在者推求生命...
佛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佛教的“无我”观念是其哲学的核心之一。释迦牟尼教导人们认识到自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的复杂体。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理论也强调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流动性。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往往与个体对自我的固执认同有关。通过无我的观念,佛教鼓励人们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放下...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以中国哲学中“无”的概念为例,“无”之所以是中国哲学中重要的观念,是因为其内容关联了意义的理想性与精神性,中国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正是精神性的。向世陵提出,仁爱本身可以从性情与体用等不同侧面进行拆分。要想全面地认识仁,就必须了解仁与义、礼、智、信诸德的多方面关系。认清四德五常各自的定位和内涵,...
中国哲学“本义的价值”观念及其结构层次
保持界限、实现差异而达成物我、天人的合一,这一看似吊诡的观念,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固有的一种价值平等性的精神。02人的存在性价值自觉中国哲学“本义的价值”观念之第二个层面的内涵,是人之自觉义的存在或价值实现,可以称作是一种“自为”层面的价值。中国哲学言存在,特别注重其整体性的意义。《易传·彖传·...
什么是佛教的“五阴聚合”说?它是四谛的哪一种?
佛教的根本理论或者教义就是四谛说。“四谛”亦称“四圣谛”,意为“四条真理”,即苦、集、灭、道。四谛又分为两部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虚实相生——黄姝尧的艺术哲学
黄姝尧:在佛教中,“色”与“空”是两个根本的哲学概念(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色”象征着有形的存在,而“空”则揭示了事物的无形本质,强调一切表象的背后皆有空性。这两个概念看似对立,却在本质上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它们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的存在与虚无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彼此交织,互相转化的。
中古史新书推荐|傅新毅:《识体与识变——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也即本书的“上篇”,由第一、二、三章组成,围绕“八识”这一主题梳理了“识”、“阿赖耶识”等基本概念的语义流变,剖析了玄奘所传八识说的具体构造。第三部分也即本书的“中篇”,由第四、五、六章组成,围绕“种习”这一主题从纵向上探究了种子熏习理论自部派时代经量部至《成唯识论》逐渐成熟的形...
走向真正的世界主义——哈佛大学普鸣教授与华东师大哲学系学生对谈
此外,把某些东西贴上哲学的标签是非常危险的。这意味着这是哲学,然后有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的诸多区分。我的意思是,我认为世界上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哲学往往是关于我们如何生活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含义,这些思想和哲学越是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中,就越符合所教授的基本观点。
哲学研究 | 温海明:意哲学与当代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
[3]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学科的学术语言难以对应,所以在讨论时,语词和概念的使用应该有一定的公约性,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故而需要宏观上重视人文学方法。总的来说,林安梧在书中重点讲的是方法、方法论和方法论意识。研究中国哲学不可能没有方法,不可能不讲方法论,但如果单纯琢磨方法论问题,就变成为方法论...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词条:阿图尔·叔本华
对叔本华而言,这一原则不是自我意识以及注入理性的意志的原则,而是他在我们本能驱力以及万物基础上简明称为“意志”的东西——无意识、无目的的非理性冲动。叔本华的独创性不在于他将世界阐述为意志或行动——因为人们已在费希特哲学里见到过这一观点,而在于将意志概念视为无理性或无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