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考古发现故事连载(4):马王堆帛画、居延汉简、良渚古城|考古眼
据统计,这批帛书包括《周易》《周易系辞》《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本、《老子》乙本、《刑德》《阴阳五行》《相马经》,共计13万字。墓中出土的图书种类齐全,可谓“秦汉时代的图书馆”,除了少部分流传下来,基本都没有面世,因此价值极高。因为长时间被挤压加之浸水,这批帛书保存情况非常不好,腐蚀、粘连...
郑岩|私密艺术:战国贝壳画所重构的中国绘画史
李雪曼还以之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TheFreerGalleryofArt)所藏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车马狩猎纹铜鉴等实物材料相对比,将其年代断为战国至西汉时期5。这件藏品后来发表在该馆多种版本的导览手册中,并为多位学者的论著所采用6。但是,由于当时尚属孤例,又缺乏原始出土信息,仍令人难以心安。图10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周晓陆:中国天文考古学刍议
3.帛书、竹简、陶文、石刻中有关天象、历法的记录这些记录出现的年代不晚于东周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有楚地和秦地的《日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纪年、纪月、纪日的记录。到了秦汉大一统时期,这些分散的天文知识被整合成系统的由国家颁布的历法律书。出土文献中亦有结合历法表现太阳、月亮、五星等运动的记录。在面...
李泽厚:巫术礼仪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
在中国上古文献和考古材料中,以卜筮的记录最为显赫。卜、筮与巫直接相关,是由巫所发展出来的静态形式。“巫咸作筮”(《世本》)。“(巫)像布策为筮之形,乃筮之本字……筮为巫之道具,犹规矩之于工匠。”据考古材料,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即有被烧灼作占卜用的(牛、羊、鹿)卜骨。龙山时期已有骨卜。龟卜是由...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透过古文字了解中华文明的过去及走向...
事实上,近年包括“清华简”以及西周青铜器等新的材料,已经有很多涉及夏代历史的相关记载,它们是战国人的历史记忆。比如大禹治水,西周青铜器豳公盨上的铭文就有记载。最难得的是,它用的某些字跟《尚书》里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两者一定有相同的文本来源,否则不可能用字一样。
罕见!战国贝壳画上的“私密艺术” ,正在重构中国绘画史…
李雪曼还以之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TheFreerGalleryofArt)所藏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车马狩猎纹铜鉴等实物材料相对比,将其年代断为战国至西汉时期(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这件藏品后来发表在该馆多种版本的导览手册中,并为多位学者的论著所采用。但是,由于当时尚属孤例,又缺乏原始出土信息,仍令人难以心安。
??王刚:南昌海昏侯墓《论语》文本及相关问题初探
这样,继承中就必须要有所发展。由此,我们看到,定州《论语》在章数简上,一般都以“●”为提示符,然后记上“凡××章”、“凡××字”,以示与正文隔离。它与正文的分章体例并不一致,很显然,这是附于章末的后加文字。海昏《论语》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由于材料尚未完全公布,我们只能试着做些推断。首先,和...
刘光胜:从“阶段”到“分系”:早期易学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而马王堆帛书《周易》、王家台秦简《归藏》、清华简《筮法》等新见材料的面世,证明先秦易学多线生成,因此分系研究是廓清早期易学面貌的基本方法。辑本《归藏》、王家台秦简《归藏》可能是借鉴殷易的某些元素,又融入后世观念而形成的新传本。马王堆帛书、今传本《周易》彰显德义,阜阳汉简《周易》突出卜筮,象数与义理...
古时没有纸,简牍和帛书是书写材料,对当时文化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纸的时候,最常用的书写材料首推竹木简,竹片做的叫竹简,木片做的叫木简。每个简上只能写一行或两行字。简的长短不同,所容纳的字数也不同,最多的能写40个字,最少的只能写8个字。当时的人,写信时常用一尺长的简,所以后来有人把信叫做“尺牍”。要写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就必须用成千上万根简,...
书籍原材料的变化怎样反映了人类科技进步?
做个小调查,你现在用什么方式看书?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亦或者是听书?现在大家看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过这个问题要是放在二十年前,答案就是肯定的——纸质书。短短二十年,人类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过,回望历史,其实书籍的原材料一直在变化。从三千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到秦汉的竹简、木简和帛书,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