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野:“单边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底色
美国建国初期实行内向性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本质就是防御性“单边主义”。防御性“单边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建国初期实力远逊于欧洲列强,因而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暂时采取自保性政策。但绝不能就此认为,其防御性“单边主义”就是纯粹防御性的。事实上,美国在内部政治和经济结构的构建过程中,早已推行赤裸裸的...
立国外交:一边倒(郑晓国)
谢伟思等人进行了多次长谈,希望美国敦促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把援华物资公平地分给共产党部队,消弭内战基础;如果国民党拒不实行改革,则希望美国对共产党采取一项正确的政策,并希望美国积极援助战后中国的和平建设;在延安建立一个领事馆,继续对延安进行考察。
美国《外交政策》:征兵制在以色列、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回归
美国《外交政策》:征兵制在以色列、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回归美国《外交政策》7月10日文章,原题:征兵制的归来——乌克兰与加沙两地的战役表明,技术无法取代血肉之躯在沉寂了几十年后,征兵制度重新返回了人们的视野。面对哈马斯和真主党的前后夹击,长期采取强制征兵制度的以色列正在考虑增派后备军投入战场,更打算...
从《中立法案》到《租借法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面对法西斯侵略势头的蔓延,美国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悄然发生改变。战争爆发后,罗斯福利用民众对英、法的同情情绪,要求国会修改《中立法案》,废除武器禁运。他在9月21日的特别会议上指出:如果坚持原来的《中立法案》,将使美国误入歧途,对美国的中立与安全尤其是美国的和平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废除了禁运,美国会比保持...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拉开了美国在亚洲外交大戏的帷幕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拉开了战后美国在亚洲外交大戏的帷幕,那么彼时彼刻,美国政府是否准备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关系呢?1948年下半年,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蒋介石政权的覆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美国全球干涉主义政策与军工复合体的扩张
美国的干涉主义传统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服务于实力地位的“莽骑兵”传统,一种是推广美国价值观的“传教士”传统(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美国全面推行干涉主义外交,造就了坚不可摧的利益原则和外交信条。在推行干涉主义和黩武主义政策的过程中,美国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军工复合体。这些体制机制在冷战后不仅没有消失,...
1952-2024:美国战后移民政策变迁史
随着冷战局势的加剧,美国政府将移民和归化法合并成了一项全面的联邦政策。《麦卡伦-沃尔特法案》结束了19世纪末旨在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但该法案保留了基于种族对欧洲白人有利的新移民配额制度,并对接纳条件进行了修改。杜鲁门总统因该法案歧视亚洲移民而否决了它,并谴责“将1924年法律中的孤立主义限制延续到1952年是荒...
为何说“美国侵略了台湾”●蔚蓝色的战场-5 刘本新
美国这个政策与部署,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以朝鲜内战为借口,韩国的济州岛离开台湾台北市1100公里,朝鲜内战与台湾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美国不能失去台湾,必须武力保护,此乃强盗逻辑;第二、用第7舰队将台湾与大陆分离开来是其直接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台湾对美国国家利益有极大价值。
三次战役后,美国在联合国,设了个外交“圈套”,中国为何“入套”?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十分自然地联想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曾派马歇尔将军组成“三人小组”调解国共冲突,最终导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历史教训,指出“三人小组-就地停战-和平谈判-大举进攻”,这个马歇尔公式“我们很熟悉,绝不会上当”。对于“三人委员会”的停火方案,中国领导人的判断是:美国并没有实现朝鲜和平的诚意...
抗战胜利后,美国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是爱好和平还是另有企图?
美国一向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路线,无论选择战争还是和平,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抗战胜利后,美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从大的层面来说,是美苏全球平衡战略的必然要求,从小的层面来说,是想通过止战来保护美国在华利益。然而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以及国共两党的决裂,美国几乎毫不犹豫地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