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月出房心间,风露浩然。”“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后来这两段描写略加修饰,都用在《赤壁赋》里。大约节候相近,所见景致亦无大异。“西望武昌”,在赋里是“东望武昌”,或是船在江中从流漂荡,观察方位不同的缘故。苏轼父子经常夜游,越是险怪之处,越是喜欢趁月色明亮的夜...
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宇宙观,不正呼应着《归去来兮辞》中天地自然的和谐吗?二人性情迥异,陶潜的困苦皆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但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
苏轼创造了42个成语,知道5个,你就是苏轼的铁杆粉丝
成语“胸有成竹”意为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3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解释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出处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7.聪明反被聪明误解释指玩弄小聪明,...
台北故宫秘藏的苏轼手稿,这字不愧是“宋代第一”,专家:国宝!
苏轼传世书法较多,以书信尺牍为主。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他一件“绝世墨宝”,此作就是他《前赤壁赋》的手稿。《赤壁赋》是千古名文,而由作者亲笔书写的手稿更是珍贵。《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与好友舟游赤壁,心绪万千、有感而发,遂写下此文。这一时期苏轼书法大成,“天下第三行书...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
苏轼五篇经典古文,读完治愈你的心
这一天正是上元节,几个老先生邀苏轼出游,苏轼欣然前往(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文笔轻快自然,隽永优美。以“杂揉”形容汉族和黎族的融洽相处,用“纷然”描写市井气象的繁荣,文笔简净。小文信笔写来,既饶有情趣,又寓理于事,耐人寻味,堪称东坡小品文的佳篇。-4-《前赤壁赋》...
苏轼28句旷达诗词:融注睿智人生哲理,读来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
——《赤壁赋》身如蜉蝣寄于天地,渺小如沧海一粟,哀叹生命的短暂,却也向往长江般的永恒。09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即便身处岭南异乡,又何妨?心安之处,便是吾乡,随遇而安,泰然自若。
海南周刊 | 赤壁词赋耀千年
从思想内容上看,前、后《赤壁赋》虽在题材和写景方面有相近之处,但前者重在借景抒情,主要写江上景象,并阐发“自其不变者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一哲理;而后者更多叙事和描写岸上景物,并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来表现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出世情怀。两篇赋虽然在创作时间上间隔了三个月,但实为一个整体。而《...
吉林省吉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赤壁赋》中,面对水与月,苏轼最终能够跳出沧海一粟的逼仄感,从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水与月,并在对其认识的深化中实现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解,达到全新的思想境界,对“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进…
前后《赤壁赋》:苏轼的困惑与迷茫
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眼中的长江夜景乃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长江月夜的美景不由得让人有遗世之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然而到了《后赤壁赋》,曾经的美景就变成“江流有声,断岸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