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作为道德理想人格的“君子”,脱胎于西周作为身份地位的“君子”。春秋人格义君子的出现,既伴随着指称对象的转换——由上位阶层扩展至平民阶层,也蕴含着评价标准的迭变——由“因位而名”变为“因德而名”。正是在这一转变中,“诚”凸显为君子人格的重要尺度。《大学》言“君子必诚其意”,...
《论语》中的君子风范
仁是君子最为重要的品质,是君子内在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君子时时刻刻追求的完美人格。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违背仁的原则,无论是在忙碌还是在困难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便直言了仁是君子之道。仁在君子的行为中表现为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尤其是对家人和社区...
儒学研究 | 刘洋洋:好恶、情性与人格养成——论早期儒家好恶观念...
从个体修养与成德处着眼,孔子与楚简《性自命出》将好恶看作人的天赋禀性,认为其中蕴含着仁义之资,经由礼乐教化的引导、熏陶足以造就“心有定志”的君子人格。以探寻心性本体与德性之源为出发点,《礼记·大学》与楚简《缁衣》等将好恶与诚意、慎独相关联,着重刻画心之好恶具有普遍性、真实性与自发性;孟子则进一步明晰...
涵养塑造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即君子之风,被视为为人的标准、行事的范本。春秋以降,历代儒学大师在遵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养理念的同时,也尝试提炼带有个人特色的理念和方法,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是其中代表。谪居贵州龙场的他写作《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事相规”劝导诸生,成为对求圣...
古代君子人格的养成与层次标准
早期君子人格的养成在西周时,君子是指国君之子,包括周王和诸侯的嫡子和庶子。《诗经·小雅·大东》说:“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孔颖达正义说:“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行其道,小人则供其役。此上四句有二事,明君子履其恩厚而法效之,小人视其平直而供承之。”①君子指代地位较高的贵族,小人指代...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立德树人与君子人格养成”学术研讨会议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提出君子人格是时代新人的血脉渊源和精神底色的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解析(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智善公益基金会君子文化基金协办,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语言...
君子: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
对于理想人格,若把它置放到伦理学的场域中来考量,其指的是一定的道德理想,也指某种最高的道德范例或典型,它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作基础,是这种原则和规范的集中体现。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理想人格就是要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君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儒家文化塑造的最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范式...
仁人志士身上的君子人格
仁人志士身上的君子人格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君子文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是我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而要做好这一工作,不仅需要从古代君子文化中发现那些在今天仍有意义、仍有价值、仍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内容,使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君子文化节|如何培养现代君子人格?魏伯河教授讲座给出答案
魏伯河教授强调,学校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地,倡导、培养君子人格,首先应该从学校抓起。魏伯河教授通过引用《论语》《孟子》等经典语句,指出学校的君子文化教育要从道德品质、远大志向、君子风度、勤学笃行、高雅志趣五个方面进行。其中,道德品质培养包括仁爱精神、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远大志向培养包括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
《丁宝桢》研讨会|王一川:塑造君子式好官 展示人格感召力
在王一川看来,这种清正有为的君子式好官形象,是全剧最重要的自觉创新点所在,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美学探索意义和现实镜鉴价值。“过去一些古代人物传记剧在赞扬清正有为方面有所建树,但对君子式人格存在极大保留,本剧则有意识地在此方面迈出新步伐,坚持全面刻画丁宝桢的君子之风。这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