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八十七集离娄章句上·仁义智礼乐乐篇
11:12礼记第一百二十八集德寿小记篇(三)11:52礼记第一百二十七集德寿小记篇(二)10:38礼记第一百二十六集德寿小记篇(一)19:02礼记第一百二十五集得生下篇(七)08:13礼记第一百二十四集得生下篇(六)10:37礼记第一百二十三集得生下篇(五)
和美国、西方人讲仁义礼智信,有用吗?
仁义礼智信,全部归齐了,是这个“信”字,例如美元的信用危机信,是仁义礼智的结果。美国人称之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秩序被打破,平衡就没了,然后天下大乱了,美国的规则,就是人类的灾难。例如美元加息是吃人肉,降息是喝人血,只加不降呢?电线短路了,信号卡顿了,贪多嚼不烂了,吃进去拉不出来了……...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二讲:颜炳罡教授主讲《仁义与...
礼是孔子对传统的继承,仁是孔子的创新;仁是礼的本质,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离开仁而言礼,礼就没有灵魂;离开了礼而言仁,仁就会蹈空。二、孟子继承了孔子仁学思想,发展、完善为仁义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把仁和人性结合起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中西古典德性与价值的共契
义勇使人敢于面对外敌、危险、恐惧和恶;智勇使人审时度势、以智取胜,不受流俗意见约束;仁勇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平和、从容,并上升为“大勇”“上勇”。孔子将勇内化到仁义礼智诸德之中,使其成为促进智性完善和身体力行的坚实力量。????可见中西古典德性观有诸多共通之处。这种相似性,可成为中西文明互鉴与价...
管仲之仁与诸夏之礼——从春秋霸政看孔子仁学的来源
仁如天地生物之心,为“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宋元学案·仁说》)戴震认为“仁者,生生之德也”“言仁可以赅义”“言义可以赅礼”“举仁义礼可以赅智”(《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其意在于强调“仁”统摄的生生之意。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三讲:杨泽波教授《性善与性恶各自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并非完全一致。孔子思想中有欲性、仁性、智性三个要素,其中仁性和智性都是成德成善的根据;孟子思想中则只有欲性、仁性两个部分,仁性成了成德成善的唯一根据,智性失去了应...
传统文化之下,“仁义礼智信”贯彻整部剧,《父母爱情》就是典型
“智”指明辨是非,古语云“智,烛也”,即智者愿于黑暗中点燃烛火,为他人照亮前进之路。《父母爱情》里安杰夫妇就生动地诠释了“义”,他们无惧浩劫中姐夫欧阳懿一家的“特殊身份”,政治上予以庇护、生活上予以照拂,为姐夫一家带去坚强的理由、点亮生活的希望。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刘勰娇认为王弼以会通儒道“德”论为中心,贯通“上德”与仁义礼智,为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之德奠定了新的形而上学基础,并力图在社会实践中复兴儒家道德的伦理政治功用。高源聚焦“应物”“复命”两个范畴,认为王弼哲学的前提乃是维护名教。“圣人有情”论对于“应物”的强调,正是为了突出君主及名教制度在政治哲学...
孟学研究 | 郑治文:孟子性善论与儒家道德主体精神的证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四端)便是仁义礼智的道德价值内在于吾人的根据。此种“仁义礼智根于心”的内向化思考,便是孟子性善论所谓“仁义内在”的立场。“仁义内在”作为孟子性善论的第一要义,其理论旨趣在于,将...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传播意蕴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表征应依归于中华文化这一整体,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如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各民族应充分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