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六稳”政策和“六保”政策充分说明了宏观经济治理的复杂性,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宏观经济各领域各部分以及经济和非经济领域的关系,确保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从治理方式看,宏观经济治理不仅包括宏观调控常用的供需管理,也包括预期管理。传统的供需管理通过调整供需关系、实现供需平衡,推动宏观经济平稳运...
宏观| “六稳六保”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国经济运行2020回顾...
我们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家学者看两会】“六保”是新形势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创新
“六保”是在国民经济运行受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面临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的新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系统性调控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宏观调控创新探索。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下,中西方基于各自的制度特征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显...
2022:宏观政策助力实现“六稳”“六保”目标
周月秋: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2年宏观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更加前置、更有力度,同时预见性也更强,更好地助力实现“六稳”“六保”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今年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财政发力重心前置,助力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预计财政政策的...
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实现“六稳”“六保”
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实现“六稳”“六保”中国经济时报“百名学者前瞻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课题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原有发展节奏,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外部环境异常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明显上升...
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 以更大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把“六保”作为目标,并不是说把目标调低了,而是在未来经济受到超级不确定性冲击的条件下,坚持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刘元春指出,根据测算,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点,带动就业不到200万,但是在下行时,每少增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失业可能是接近400万人。因此,必须...
专家详解政府工作报告财经热点——不设年度经济增速目标 “六保...
从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看,刘元春表示,这包含了一系列指标,此前,“两个翻番”的目标被广泛关注,但考虑到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计口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宜对其过度关注。“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这一宏观政策目标和广大居民、经济主体的最终感受具有一致性。
金融时报:实现“六保”目标 需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
要实现“六保”目标,首先,需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政府已经迅速出台了对冲政策:为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着重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包括实施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并通过专项再贷款再...
今年各项宏观政策围绕“六稳”“六保”展开
起草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举措,都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个前提下统筹推进的。今年的各项宏观政策是围绕“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展开的。为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针对性强、力度大的重要举措...
【2021,中国经济印象】稳,“六稳”“六保”护航经济发展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预期引导,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稳中有升。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