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原想说什么
儒家成为“官学”,是董仲舒之后的事情,经汉武帝和董仲舒的联手,通达智慧、勤勉向上的“原儒”变成了尊崇威权的儒家、“三纲五常”的儒家、欺上瞒下的儒家。可是诸多读书人并不服气,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着越过汉朝,对接上先秦的“根”。在这方面,韩愈、司马光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历经几起几落,效果并不理想。满...
古罗马家长制和中国古代三纲五常的不同之处,区别于外与求诸于内
简单来说,三纲五常分别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和父为子纲,五常分别指君臣、父子、夫妻、师生和兄弟之间的关系。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群众必须要遵守的自我道德约束,它就像是一杆秤,始终悬在人们的头上。三纲五常强调的是封建君王在社会秩序当中的统治的绝对性,它赋予了统治者们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在潜移默化之间...
地理学中的“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指地理学家借用古代品德纲常对地理“形势”要素的归纳综合性总结。一、何为“三纲”1、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气脉就是龙脉,就是山川,山川似行龙,故以龙名之。气脉(即龙脉)是主富贵贫贱。气脉以势大者为吉,须有尊严气象,周围有山峦扈从,如此则生旺之气易于结出,发福广大且绵长。气脉以羸弱为...
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在于什么?蒙曼委员用这三句话进行了诠释
比如过去讲“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能符合古代的要求,但肯定不符合当代的要求,我们就绝不能让沉渣泛起、搅乱人心。“五常”则具有一定超越性,“仁、义、礼、智、信”不仅在古代是优秀的,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又如《礼记》中说“礼实大”,中华礼乐文明延续至今,我们没必...
大师多是坏脾气,他们只服蔡元培
在戊戌年的风云暗涌中,蔡元培辞掉的,不仅是翰林之身。他也辞掉了四书五经,辞掉了三纲五常,辞掉了赋予他荣宠和地位的旧制,辞掉了一个垂垂老矣的帝国。此后,蔡元培一生中有记载的辞职记录超过20次,其中执掌北大期间,更是“七辞校长”。蔡元培的辞职史,也正是民国学人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
常吃的东北大米是五常大米吗?五常县:五常种植的不全是五常大米
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以“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名,称此地为五常。后又派旗官协领...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文坛三公案”
让穷孩子读书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关键的问题是让穷孩子读什么样的书。穷孩子读了圣贤之书,形成了儒家世界观,成了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的顺民,更何况在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等这些穷孩子因为掌握了文化知识获得了做官的资本,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这个靠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维系的不平等社会的捍卫者。在这一意义上,...
活动·王冬妮×马勇×绿茶丨王赓:一个很值得去重新研究的历史人物
虽然丧师失地、外族入侵和朝代更迭等各种灾难也曾席卷中华大地,但是以忠孝仁义、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道德信仰从未被撼动。若文化根基不动,则只需“中体西用”便可解决危机。可是20世初的世界浪潮不单对物质和技术带来冲击,还撼动了旧有的道德伦理。一夜间,“天地君亲师”遇到了“自由、平等、博爱”,致使“文能...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所谓“文质三统”,是指三代的正朔历法以及礼制设计在外在形式上或华美或质朴的追求与特点。这些只是文明外在的事实层面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所谓“三纲五常”,则包含了礼制所规范的夫妇、父子、君臣等伦理关系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要求。这些内容涵盖了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伦理规则。在古人看来,无论...
“浏阳双杰”谭嗣同、唐才常及其学术思想
第三,批判三纲五常。《仁学》认为,要实现“男女通”,必须反对等级观念和纲常名教,实行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从谋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出发,变法应以批判三纲五常为起点。他批判君为臣纲,反对忠君,认为“止有死事的道理,决无死君的道理”,君主不仁,尽忠无异于助纣为虐。他斥责“二下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