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中,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高兴?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般来讲,科举制度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第一级的童生试分为三级,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考生会分别通过这三次考试,进入州、府、县进行学习,最终通过院试的人就可以获得秀才的称号了,而第二级的乡试是每三年才在每个省的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我们常说的“秋闱”就是指乡试,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叫...
古代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到底有多难?他们的水平放现在如何
“金榜题名”上的名单就是殿试后,皇帝给自己对上眼的贡生所排名的前三甲,这三甲统称进士。一甲中分三名,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到了二三甲则赐进士出身。在古代科举制度下,能中进士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中状元更难。还有比中状元很难的,那就是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在古代如...
甲辰恩科: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到底是什么样的?
公元1905年,清朝毅然下令废止了自隋唐时代起,历经一千三百年沧桑的科举制度。回溯至一百二十年前的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的甲辰恩科,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的璀璨光芒。如今,时光荏苒,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甲辰龙年,恰好整整一百二十载。一百二十年前,正值慈禧太后七旬寿...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都考了什么?附状元答卷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这是3年一度的全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贡士们按这次考试的成绩重新排定名次。一甲3名将获赐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别获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上午10时,试...
科举考试中的“独占鳌头”
殿试放榜时,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在唐代,举人到京城参加礼部考试都要投状,因而考试后居首位者称状元,也叫状头。由于状元“大魁天下”,是科名中荣誉最高的,所以人们又夸耀为“独占鳌头”,这种说法既形象生动,也符合实际,...
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
这种避亲制度也为后代所沿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如元代规定:“举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者,自须回避。仍令同试官考卷。若应避而不自陈者,殿壹举。”(《通制条格》卷五《科举》)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科举成式”规定:“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人试,徇私取中。违者,许指实陈告。”(《明会典》卷七七《科举通例》)...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为什么大多数人连个秀才都考不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而四书五经则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然而,尽管理论上只要把四书五经背熟了就能考上状元,但实际上,多数人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这是为什么呢?青州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元朝首开科举考试,禹城人张起岩中左榜榜首
各级考试时,蒙古人和色目人都与汉人、南人分开考,在考试科目方面,蒙古人、色目人试2场,汉人、南人试3场,题目则以“四书五经”为主。考毕,唱榜公布,蒙古人、色目人列右榜(蒙古人以右为上),汉人、南人则列左榜,两榜各分三甲,第一甲各一人,赐进士及第,秩从六品,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秩正七品,第三甲同...
「走读古书院」鳌台书院:三甲墨香绕莞邑 鳌海跃浪起书声
在过去,奎星楼内供奉的奎星像,是供学子们在考试之前参拜,希冀能够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一举夺魁。时至今日,奎星楼依然没有失去其原本的功能,仍有不少当地学校在此组织活动。厚街镇中小学校每年在开学季都会来这里举办仪式、参拜孔子像,实现尊师重教的文化传承。 鳌台书院厢房叠韵。摄影:欧明炽三甲留...
山西科举史上最后9位进士
4、三甲第40名,贾景德(1880-1960),沁水人。字煜如,号韬园。民国后长期为阎锡山资深幕僚,抗战后任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贾氏在民国晋界位高望隆,比较知名,且擅诗书,长颜体,曾组织韬园诗社,退台后又与于右任等政要结诗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末代科举的亲历者,甲辰科有几位进士都留下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