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学》的核心思想
儒家的主要思想包含在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中,而《大学》是四书的纲领。《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讲的是怎样成为大人的学问。它回答了儒家思想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成为这种人。曾参《大学》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儒家认为人应该...
《大学》“止”的政治学内涵分析
指向的是通过修身而“止于至善”,由此说明儒家认为只有统治者有“德”,对自己的品德有所锤炼,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将国家治理好,以此达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让不同的人各有所得,都能够满意,以此平天下而“没世不忘也”。
宋明理学“理”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里的“致知在格物”,显示出最后的基础就落在格物上,那怎么理解格物呢?程颐同样做出了一个理学体系的重要贡献,就是把格物解释为穷理。“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格的意思就是穷究,物指物之理。从理学体系的贯穿性来讲,这样就建立起来:理不仅是宇宙论的本体、人性论的本体,而且...
...人性论、知识论、人心论中——宋明理学“理”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里的“致知在格物”,显示出最后的基础就落在格物上,那怎么理解格物呢?程颐同样做出了一个理学体系的重要贡献,就是把格物解释为穷理。“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格的意思就是穷究,物指物之理。从理学体系的贯穿性来讲,这样就建立起来:理不仅是宇宙论的本体、人性论的本体,而且...
程颢为何说“‘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里的“致知在格物”,显示出最后的基础就落在格物上,那怎么理解格物呢?程颐同样做出了一个理学体系的重要贡献,就是把格物解释为穷理。“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格的意思就是穷究,物指物之理。从理学体系的贯穿性来讲,这样就建立起来:理不仅是宇宙论的本体、人性论的本体,而且...
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共同纲领:儒家的修心法则与步骤
儒家有一本经典叫《大学》,它主要讲“大学之道”,所谓“大学”之道,就是指修心(或修身)、成人之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它具体讲了三条基本纲领以及实现这三条纲领的八个条目。《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大学成人的三纲领。接下来,《大学》...
刘欢:至善与本真——先秦儒道“知止”观念的一个比较
儒家“知止”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仅以“三纲领”之代表的形式明确提出了“知止”的观念,而且将“止”贯穿于“八条目”的...
八目指的是哪八目?八目指的是什么?
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
浅谈《大学》的“三纲领”
《大学》一书,其主旨在于阐发儒家思想的义理纲维,即“内圣外王”之道。总括地说,就是“三纲领”,细说就是“八条目”。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总纲。只要抓住了这个总纲,就可以举一纲而八目张。在三纲领之“明明德”中,前“明”是动词,“明德”是名词,“明德”即洁净...
学习儒家修身文化,提升政德建设水平
按照《大学》里“三纲领”“八条目”的逻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所讲的治国平天下也是一种担当,儒家的这种担当精神体现在孟子所讲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迈里,也体现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