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毛主席《长征》诗,“走泥丸”是何意?“三军”指什么?
三军:有人说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但毛主席写作此诗时,红二、六军团(也就是后来的红二方面军)还没有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则被张国焘带到了川康边境,这两支部队都要到1936年7月,才翻过岷山,因此,这里的三军,指的就是中央红军。“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那时骑马打仗,分前、中、后三个兵...
新四军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以及南方8省其他地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工作的决议指出:各游击区的同志“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
长征中的情报战
1934年12月,黎平会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正式确定红军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之后,卢志英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特派员,奉命先期前往贵州,秘密考察在川、滇、黔边区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和可行性,为艰苦转战中的中央红军寻找新的落脚点。为此,卢志英迅速展开情报工作,重点搜集黔军部队番号、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
中央红军长征为何七易落脚点
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至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没有打算要作太远的长途跋涉,但在转移途中根据敌情的不断变化,中央红军先后七次改变落脚点,终于在第八次时选中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初把湘鄂西作...
中央红军长征为何七易落脚点
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这次会议正式批准把革命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这是中央红军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选择落脚点。长征途中七易落脚点,既是党内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过程,也是确立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是...
谁是红军第一叛将? 解密其叛变过程和结局
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叛变的红军高级将领龚楚的任职和结局近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反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史的电视连续剧《浴血坚持》中有一个叫龚楚民的叛徒,他带领国民党军队大肆搜剿红军和游击队,并化装成红军企图抓捕中共中央分局领导人项英、陈毅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史上,这个叛徒的真实姓名叫龚楚,红军主力...
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演变
在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曾于1934年7月23日授命红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周恩来在后来的回忆中曾经说过,这支部队的使命主要是探路。经过充分准备,在任弼时等人的率领指挥下,8月7日,红六军团全军9000余人从江西遂川县的横石、新江口地区...
解读长征: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如何统计的?
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行程里数统计和提法有一个发展过程。1935年5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名义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中革军委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
王刚:长征精神是什么?
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后,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多次对红军长征的深远影响和伟大意义进行论述:长征“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些经过长征严峻考验的“中国革命的精华”,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坚力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领导新时期改革开放的...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这个展览开幕
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约8.6万人,其中三明籍红军1.12万人。长征途中,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在湘江战役中,前卫红四师伤亡惨重,损失过半。作为总后卫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