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有哪些重要战役战斗?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主力会师将台堡,标志着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详解毛主席《长征》诗,“走泥丸”是何意?“三军”指什么?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大约写于1935年9月20日左右。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毛主席随一军团翻越大拉梁,于9月19日抵达岷山县旋窝村,当晚,毛主席住在了村民韩...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艰苦光辉的战斗历程
“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路上无数艰难险阻,“只等闲”也正是“不怕难”的具体表现。写出了红军气壮山河、豪情万丈英雄气概,表现了红军勇敢顽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象征性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暗含首联的“千山”,写出了红军翻...
万里长征,千古壮歌——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重读《七律??长征》
两句的前四个字,“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是如实描写山脉的绵延不绝和高大雄伟,而后三个字笔锋一转,却接着写出了“腾细浪”和“走泥丸”,出人意料地形成强烈的对比:高低起伏的“五岭”群山,只不过像大海中腾起的微细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诸峰,只不过像斜坡上滚下来的泥丸。一个“腾”字和一...
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九)| 《七律 · 长征》
“三军”泛指全军,具体指红一、二、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最后这两句写红军翻过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后,全军将士兴高采烈,欢呼雀跃。“更喜”和“开颜”与首联的“不怕”和“等闲”首尾呼应。这时候诗人眼前的“雪”已经不再是艰难困苦的象征,而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寄托,因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
长征,红旗漫卷西风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和原在这里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组建的红十五军团会师。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5句气势磅礴古诗词,感天动地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5句气势磅礴古诗词,感天动地01、力拔山兮气盖世!——秦·项羽《垓下歌》力能拔山,气势盖世!短短一句,如千钧雷霆,展现了项羽英雄末路时仍不减豪情壮志的气概,那力量足以撼动天地,那威猛的气势超乎凡尘。02、...
毛泽东诗词中的文化自信及其启示
《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水拍”原作“浪拍”,1958年12月21日,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说:“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毛泽东所说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是指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七律·到韶山》第一句...
萧华诗歌中的昂扬斗志
如长征出发时萧华在《告别》中写道:“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进遵义》写道:“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指出了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乃至中国革命...
课本里的长征|人教版语文:《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①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②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