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 | 故事眼光下史学的转向——“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推动
现在的研究状况已完全不同了,从“读秀”查,题目含有“古史辨”的专著就有5本,含“顾颉刚”的专著有18本;从“知网”查,篇名有“古史辨”的期刊论文有155篇,还有8篇学位论文,而篇名含“顾颉刚”的期刊论文达616篇,学位论文有32篇,的确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样的研究状况使得讨论古史辨有些“举步维艰”了,...
【志鉴编修】史志同一性与差异性关系辨析‖刘刚
①王晖认为,古方志与古国史是同源共体,古方志即古国史,最初的史志是同源共体的。②这些论述均可以说明古代史志是同源的,史志是相互结合的,史中有志,志中又有史。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志书编纂体例逐渐完备,方志学说兴起,史与志逐步分离,志发展为史的一翼。(二)史志同质从史志性质来看,史志关系密不...
胡宝国:读《南史》、《宋书》推论正史与杂史的关系
按此,杂传的记述对象与杂史不同,杂传所记“非独人君之举”,而杂史所记主要还是“帝王之事”。此外,杂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缺乏系统性,较随意,这一点又与杂史相通。此外,“杂以虚诞怪妄之说”也与杂史一样,缺乏可靠性。[7]马端临说:“杂史、杂传,皆野史之流,出于正史之外者。盖杂史...
正史、霸史、别史和杂史分别是什么?所记载的内容有何不同
别史是区别于正史、杂史,私撰纪传体记载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由此可见,别史实际上是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犹正史之别支,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类叙》中才有“犹大宗之有别支”的说法。别史之名,创始于南宋陈振孙的...
细说正史与野史:野史的价值一定比正史要低?鲁迅:不一定
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区别野史对历史的记载也不像正史一样多有遮盖,这些作品的隐私性是非常强的,对事情的描述非常主观,不像正史那样的死板、严肃。作者在写野史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随意,并没有想让太多人看到这本书,所以并没有很多的拘束。就像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都不会手下留情,往往将其真实的一面揭露出来。
豆瓣9.0:《典籍里的中国》出圈,关于典籍你知道的太少
史部典籍史部典籍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历史著作,可谓卷帙浩繁,汗牛充栋(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隋书·经籍志》把史部列在经部之后,位居四部第二,并把史籍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地理、谱系、簿录、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等十三类。到清代修订的《四库全书》,所列史部书籍(包括存目在内)共2714部,37000...
李长银:翦伯赞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初步建立
与此不同,“正史以外之别史、杂史等,则皆系私家著述”,而且“不向政府送审”,故“较为真实”。紧接着,翦伯赞在“正史”部分进一步对正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翦伯赞认为,中国历来称廿四史为正史,但实则只是“史料集成”。理由有四点:第一,体裁不一,大多数皆系纪传体断代史,但其中亦有纪传体通史。第二,若干...
何孟: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的史学价值
从这些论述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或正是因为“杂”而不经,被唐初史臣批评和轻视。《隋书·经籍志》杂史和杂传都以“杂”名之,认为它们都是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不是可靠的历史撰述。杂史和杂传共同特点是“杂”,主要区别在于二者所记内容不同。杂史所记“大抵皆帝王之事”,而杂传名目复杂,所记内容繁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