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耀中:北魏均田制与土地兼并问题再探
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动机,即针对上述乱象,要抑制的正是农耕地区趁乱霸占土地的强宗豪族。综合上述情况,或谓“可以肯定北魏在畿内和近畿之地没有实行均田令”。如果说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广大农民相对平均地占有耕田是均田制的一方面;那么给鲜卑贵族和各级官吏以数量不等的土地来体现实质上的“不均”,则是均田制的...
史上的“均田制”与土地兼并(一)
上述情况说明,汉代土地是相对短缺,而不是绝对短缺,如果平均分配,农民都还是有地可种的。但问题是土地私有化起于先秦时期,上百年发展下来,土地兼并已经出现,而汉代不但承认土地私有化,对先秦时期的部分土地产权也给予恢复和确认,这样汉代土地政策就出现几种类型——1.秦朝国有土地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这类土地全...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论唐宋土地买卖契约要素之变化
唐前中期是禁止寺院、道观额外占有土地的,这样规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防止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从而侵犯百姓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秩序的稳定。唐后期由于受均田制崩溃的影响,土地买卖像泄堤的洪水,已势不可挡。因此,唐朝法律对土地买卖的禁令并没有维持多久,到唐后期政府对于寺院买卖土地并没有作出太多限制。到了唐朝后...
晋文: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的嬗变
主张战国土地国有制的学者认为,当时的授田和赐田是绝对不能买卖和转让的。但问题是,按照授田制和赐田制的规定,那些“佣耕”者、流民、“盗贼”,乃至奴婢和徒隶,原本都有授田或赐田,他们为什么不耕种自己的田地却要给别人耕田,或者流亡、或者成为“盗贼”和奴婢呢?毫无疑问,这是回避或否认土地买卖和私有而无法...
宇文融“括户运动”,如何成就开元盛世的同时,却敲响均田制丧钟?
1、均田制消亡的必然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农民的贫富分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显著起来了,因而自南北朝以来产生了一些中小地主多大土地占有制继续向前展,贵族、官僚兼并土地,成为大地主;由于土地的买卖,中小地主和大地主私有土地的发展,就决定了均田制的破坏和消亡。至玄宗时,朝士“...
王莽改制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王田制可以称当是后世均田制的前身,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土地制度!4、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5、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失败告终的原因1、制度的关键缺陷“五均六筦”制度虽然在短期时间内稳定了时局,但这也仅仅只是治标不治本,随着不断的...
唐朝:为何取消了府兵制而选择了募兵制?
所谓均田制,即国家招募无土地百姓或流民等,给田耕作,税赋上交国家,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这项制度从北魏到唐朝中期,有效解决了经历战乱后的休养生息问题。▲均田制这部分均田制下的农民,在唐朝成了府兵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均田制是府兵制的基础,而均田制又依赖国家对土地的管控政策。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以朝廷角度来说,均田制度的实施,是避免了当时的世家大族还有官僚来进行土地兼并,免得农民土地被兼并以后,依附于世家大族。而是将其转变为国家编户,将编户中的小农来固定在均田土地上,使朝廷可以直接控制农民,并且对这些农民对于各种剥削。通过均田制,唐朝可以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抑制住了土地兼并情况,虽然不能完全...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简述——封建社会篇
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北魏到隋唐时期(孝文帝改革——780年):封建土地国有制→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庸在隋出现,唐朝取消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
2.能否自由买卖:井田制土地收领主掌控,领主可以收回,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关键就在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不受他人干涉。3.阶级不同:井田制是奴隶制阶级下的产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进入到封建社会的产物。4.历史阶段不同:井田制是从商朝到周朝,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春秋战国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