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是通达事理的智者;再次,苏轼甚至对学生说:“子由的文章实际上比我写得好,只是他为人低调,不为世俗所知,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其中透露着秀杰之气。”因此,他情不自禁地称赞道:“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他岂止是我的弟弟,更是我的益友)。”...
苏轼:父是学霸还鸡娃,弟是捞哥狂人,三妻妾爱他如命,儿是天才
父亲教授学问,弟弟陪读,他们仨,等于直接就组成了一个小型私塾,且这个私塾的读书氛围还比普通的私塾好上几倍。如此苏轼,能不幸福吗?后来苏轼无论怎样被贬,他的弟弟苏辙也总是和他站在一起,且上演了几十年的“疯狂捞哥哥”戏码。关键,普通的兄弟情义,最怕的不是“共患难”,而是“同处一个屋檐下”,尤其是婚...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苏辙与哥哥苏轼、父亲苏洵并称为“三苏”,既能并列,苏辙之才也就是公认的好了。他的诗文出众,留下的如“西出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之类的千古名句,更是不胜枚举。相比哥哥,苏辙还有情商高、善变通的特点。而这两个特点,也是他能“照亮”哥哥一生的关键所在。苏轼仅比弟弟苏辙大了两岁,古代,从来长兄如...
范仲淹: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河南人和他为天地立心的朋友
范仲淹一席话让张载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原来张载的祖父、父亲真的说过此话,祖父张复是真宗时代的集贤院学士,父亲张迪曾任涪陵知州,从小就教育他立大志,做大事,福载人民。张载15岁那年,父亲在任上病故,是他带着年仅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一起,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至陕西眉县横渠,在盘缠用尽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将...
苏轼写给弟弟的另一首《水调歌头》,画面感超绝,字字深情缱绻
“东武”是密州的治所,前一年中秋他在东武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寄给弟弟。这一年中秋两人终于相见了,却又马上面临着离别,故而又写了一首《水调歌头》,以未来早早退出官场、彼此过从为乐来安慰弟弟。词为《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
「文史英华」毗陵我里!赵世平:大运河是苏轼的生命要道
他到常州买地,到最后北归常州,都是从运河来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可以说,运河与常州、苏东坡,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宋徽宗大观四年(1100)正月,25岁的哲宗去世,其弟弟徽宗即位。“这年春,常州江阴人士葛延之从家乡千里迢迢奔赴儋州探望苏东坡,并陪着东坡先生度过一个多月。葛氏到访,给东坡送去了常州人的祝福和情谊,带去了家乡...
苏轼魂归处,为什么是河南? | 深读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与弟弟苏辙一起前往开封参加科举考试。次年,年仅20岁的苏轼一举高中,才华名震京师,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北宋时期,位于开封城市中轴线上的州桥可谓信息集散地,当年的举子都要到这里看自己是否金榜题名。”开封...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之旅
四川眉山是苏轼出生地,今有三苏祠,是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的故居。据说为了培养苏轼兄弟,苏洵颇费了一番苦心。他不是逼迫孩子读书,而是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故意躲在旁边偷偷看书。当这两个孩子跑来问他在干什么时,他故意把书藏了起来,脸上还做出不愿意让他们知道的表情。苏轼和苏辙很好奇,于是就趁苏洵...
一幅国宝《挑耳图》考问启蒙《三字经》——也谈“老泉”别号的...
宋神宗熙宁末年,朝廷郊祀,广施封赠,苏洵被追赠为“太常博士累赠都官员外郎”,苏轼于元丰元年“谨遣人赍告黄二轴”,“择日焚纳”祭奠乃父,并作《祭老泉焚黄文》,此处“老泉”就是代指苏氏父母的墓地。无独有偶,弟弟苏辙也多次在诗文中借题“老泉”直抒胸臆,指向十分明确:归安老泉。他在《次韵子...
重大发现!苏轼家族墓地确认……但,里面怎么没有苏轼?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家祖籍河北栾城,自称“赵郡苏氏”,眉山只是占籍。苏轼的墓地,由弟弟苏辙定在郏县既然苏轼最后决定归老常州,那他的墓地是选在常州吗?并不是。苏轼一路舟车劳顿,在到达常州居所前已然重疾缠身。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强撑病体给弟弟苏辙写信交托后事:“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