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技术方向”访问学者项目启动
研究领域主要为社会翻译学、人工智能翻译与社会伦理、翻译批评、中西文学与文化经典翻译研究,兼及西方汉学、中西比较诗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学术专著《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英译与传播研究》《翻译学的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文学翻译研究:从文本批评到理论思考》,学术编著《社会翻译学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
荐读|中德文化丛书·郭沫若的德语著作翻译与德语世界的郭沫若
本书基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两大视域,较系统地研究了翻译家郭沫若在德语文学、马克思主义、艺术考古等学科的翻译贡献,结合翻译所处的宏观时代、社会和文化症候来构建其在德国文化接受方面“身在东瀛,心系西方,思接欧陆”的特征。同时,钩沉郭沫若其人其作在德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从意识形态、审美取向...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明彼此面对的方式
重大的改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阅读文化转向的翻译理论。当时可以说有豁然开朗的一种感觉。文化学派关注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和历史的影响。重视历史背景,不单能够更好地解释各种各样的翻译史现象,更能呈现翻译对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真正价值和力量。这就是翻译研究真正的意义。基于这个理解,我开始了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竟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明彼此面对的...
重大的改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阅读文化转向的翻译理论。当时可以说有豁然开朗的一种感觉。文化学派关注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和历史的影响。重视历史背景,不单能够更好地解释各种各样的翻译史现象,更能呈现翻译对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真正价值和力量。这就是翻译研究真正的意义。基于这个理解,我开始了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王宁教授在国际顶尖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评审专家为该书作了推介,认为该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将西方最新的翻译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理论视角重新定义翻译,将跨文化符际翻译引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具体说来,作者从文化角度对翻译学这门尚不成熟的学科进行理论建构,提出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对翻译学走出传统的语言囚笼...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在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以译介和应用国外的翻译理论为主,特别是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译介及其应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由于西方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主要关注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对等及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与传统上一直重实践的中国译论有相通之处,因此,其理论概念如等值和等效等更容易为中国学者所接受。然而,随着我国翻译...
翻译理论家谢天振逝世,曾经翻译过《普希金散文选》
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谢天振主要学术专著《译介学》自1999年...
76岁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今日逝世,因疫情将不办告别仪式
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
文学批评家、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去世,享年90岁
在翻译研究领域,斯坦纳也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当中,译者逐渐从边缘地位上升到文化传播者和历史参与者的中心地位。斯坦纳1975年的著作《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提出的阐释学有关理论成为了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在本书中,他提出了“理解即翻译”的判断,...
我国译介学创始人、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因病在沪逝世,享年76岁
谢天振教授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翻译文学不等于外国文学”,“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谢天振教授认为,强调翻译的使命是要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不能把“是否尽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