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寺 看见“早期中国”的模样
龙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或许也是当时的图腾和这个国家的标识,似也可以称之为“国徽”。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陶寺社会对于龙的崇拜与敬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地位与身份的重视。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出土了其他与龙相关的文物,如龙形玉佩、龙纹陶器等,这些文物进一步证明了龙文化在陶寺社会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
探秘穿越千年的龙图腾
玦形龙和C形龙的出现证明了6000年前辽河流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综合了多种动物组合而成,也是先民逐渐形成共同信仰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映射。1971年出土的碧玉龙。1949年出土的黄玉龙。辽西区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玉龙,体现了红山文化在本地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连续性发展,红山文化区内...
文化中国行丨4000多年前的宫殿是何模样?去陶寺遗址博物馆来场远古...
有墓地、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就能够反映出来它当时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的形态。陶寺都城不仅拥有大城城墙,还拥有环绕宫殿区域的宫城城墙,整座城池由外围的大城和内层的宫城套合组成,形成了“双城制”。构建了宫城卫君、郭城卫民相结合的都城规划理念。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刘玉茹:到了陶寺文化中期,陶寺城址聚落形...
汾河之畔,探寻文明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墓葬出现鼍鼓、土鼓、石磬等固定组合、固定数量、固定位置的现象,反映礼乐制度初步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介绍。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以来,陶寺遗址确定了中期大城址、宫殿区及宫城、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中期大型墓地等重要遗迹,陶寺遗址作...
山西又出“爆款”,为什么是它?三大揭秘来了!
在内外城之间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大量文物,且出现鼍鼓、土鼓、石磬等固定组合、固定数量、固定位置的现象,反映“礼乐制度”很可能初步形成;许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这些发现生动表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陶寺早、中期聚落...
4000多年前的宫殿是何模样?去陶寺遗址博物馆来场远古体验
四千多年前的龙图腾和乐器长什么样?当时的都城又是如何建成的?备受瞩目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今天(12日)上午正式开馆(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陶寺龙纹彩陶盘对研究龙崇拜的起源有重要意义馆内集中展出的230件(套)珍贵文物,全景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山西陶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汾河之畔,探寻文明密码
彩绘蟠龙纹陶盘也是明星展品,此盘褐色胎,内壁以红、白两色彩绘蟠龙纹。“陶寺遗址共出土过4件龙盘,陶寺龙纹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李思敏介绍。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体验感,是展陈的一大特色。在礼乐文明展区,摆放着鼍鼓、土鼓、石磬、铜铃等文物和复原物,激活多媒体设备,便...
八万条数据背后的龙图腾传承传播图景
龙图腾不仅是皇室贵胄身份的象征,也是平民百姓生产生活、节日节庆必不可少的要素。作为汇聚各民族文化基因的龙,是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纽带。在统计到的32个龙节中,虽然节日名称、举行时间、民俗仪式存在差异,但皆以“龙崇拜”为核心,“祭祀”为主要内容,反映“健康顺遂、五谷丰登、太平盛世”等共同的心理诉求,如...
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科技赋能探寻中华文明密码
央视网消息:4000多年前的龙图腾和乐器长什么样?当时的都城又是如何建成的?备受瞩目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11月12日上午正式开馆。馆内集中展出的230件(套)珍贵文物,全景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陶寺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展出230件(套)文物,90%以上是中...
海南周刊|何谓“龙行龘龘”?“龙”字演变与龙图腾
从图像上看,龙是多种动物的形状集合而成。东汉学者王符最早描述了龙的九种形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似乎反映了华夏部落不断吸纳其他部落的图腾并最终形成龙图腾的历史进程。也有人认为,中华先民对龙的崇拜并非没有实物,而可能是古代的鳄鱼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