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墨子的一个超前实验
“小孔成像”是一个物理现象:用一个带有小孔的隔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当光透过小孔,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如果前后移动隔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世界上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人,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墨子的超前发现...
西方:这个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墨子:都是我玩剩下的
“小孔成像”是一个物理现象:用一个带有小孔的隔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当光透过小孔,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如果前后移动隔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世界上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人,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墨子的超前发现...
我的老师有绝活 | 她将生活物品制成“魔力教具”,物理课瞬间变得...
如此形象逼真的教具,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明白了“杠杆原理”。前不久,她还用伸缩式笔筒、小孔屏、硬纸筒、半透明膜、哑光喷漆等自制了“小孔成像演示仪”,让同学们观察后得出结论。“我自制的教具都是一些小型的容易操作的器件,便于学生下来操作实验。”李少秋说。工作第一年,李少秋便获得了2021年重庆九龙坡...
光线、光波、光子和量子密码:历史和物理的多重启示(上)| 量子世纪...
公元前400多年,墨子及其门徒撰写的《墨经》中有大量的光学内容,包括小孔成像,描述了物体经小孔成倒像、光沿直线传播等光的性质;也包括镜面成像,描述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公元前424年,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剧《TheClouds(云)》里提到“点火的透明石头(finetransparentstonewithwhichfiresarekin...
【中国科学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
历史记载,墨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进行了光学实验,发现光线沿直线传播,绘制了凹面反射镜光聚焦、小孔成像等光路图,还测试计算了水的折射率。“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科研自信。”潘建伟说。
半熟知识丨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居然是这位思想家做的
大揭秘!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还被科技界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圣”他就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子是哪里人?背后都有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传奇故事呢?本期不冷不热的「半熟知识」马上为您揭晓!
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何起名“墨子号”
《墨经》记述了墨家学派所做的“小孔成像”实验:在一座暗屋的阳面墙上开一小孔,人站在屋外面对着小孔,屋内对面的墙上就会出现倒立的人影。这是什么原因呢?《墨经》作了解释:光照向人,就如同箭射过来一样;人体下部(比如脚)挡住直射过来的光,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比如头)挡住直射过来的光,成影在下边。
潘建伟:给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是为展现我国科研自信
如何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呢?”潘建伟说,墨子在2000多年前就做过一个小孔成像实验。他站在门外面,在门上挖一个小孔,门里面有一面墙,结果发现墙上的影子是倒过来的。我们知道光只有沿着直线传播才会有这种现象。我们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为“墨子号”,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我国...
深圳90后物理教师夫妇出“码书”,学生扫码可看实验视频
比如,《太阳的光斑》这个实验讲述的是小孔成像的原理,这个实验用文字解释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张惠瑶觉使用视频和图片解释,就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也是比较考验视频制作能力的。这个时长2分20秒的实验,他们使用了近20个实验道具,其中他们手绘的图片素材就有15个。
挑战世界最高难度!中国科学家把量子实验室“搬”上太空
如何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呢?”潘建伟说,墨子在2000多年前就做过一个小孔成像实验。他站在门外面,在门上挖一个小孔,门里面有一面墙,结果发现墙上的影子是倒过来的。我们知道光只有沿着直线传播才会有这种现象。我们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为“墨子号”,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