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的这几部,编撰于江苏
到了明代初年,又一部官修正史在南京编纂完成,这就是总结元朝成败得失的《元史》。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南京天界寺(旧址位于今南京张府园)开史局,由左丞相李善长担任监修,著名学者宋濂、王祎为总裁,组织起团队,编修《元史》。到洪武三年,210卷的《元史》编修完成,成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一...
张承志:我只知道,能有一个像翁先生那样的暮年,是件很难的事,也是...
前两年,元史界和北方民族史界的同行们曾筹划为南京大学教授、我国元史研究会会长韩儒林先生纪念八十寿辰,出版一本元史蒙古史论文集。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韩先生却溘然辞世,旨在庆贺的论文集变成了追悼论文集。今年,我们又筹备为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编辑一本论文集;可是历史又重演了——翁...
陈晓伟|《元史·太祖纪》与“金史”关系初探
这就存在三种可能:一,从成书先后考虑,明初纂修《元史》直接从元末所编《金史》中抄取材料;二,至正修《金史》时曾参考过元初《太祖实录》。不过从上表对比结果看,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大,而是属于第三种情况,即金、元二史底本分别为“金实录”“元实录”,金末、元初修成的两种实录彼此间具有某种渊源。具体而言...
“二十四史”是什么?包括哪些史书?一篇文章快速了解
《资治通鉴》虽然不属于"二十四史",但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编撰者司马光在编写这部书的时候,据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埋头苦干。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放在今天怕是要被叫"工作狂"了。不过司马光的辛苦没有白费,《资治通鉴》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总结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它告诉我们历史不仅仅是...
《二十四史》中,为何后20史不出名?
有宋一代,增加四史,被称为“十七史”;元朝,再添三史成为“二十史”;明代又加上一部《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直到清代,《二十四史》才最终形成。看完《二十四史》的形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前四史和后二十史间有极为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修著的人不一样,这一特征恰巧就是问题的关键。
60年一遇,甲辰年极简史
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每一个干支纪年,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甲者,万物剖符甲而出,为天干第一位。辰者,万物经震动而长,为地支第五位。现在,一个龙行龘龘的甲辰年即将到来,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的2820年中,47个甲辰年的故事。从西周到战国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时...
关于志书编纂中史料处理的几个问题——以编纂《浙江通志??海塘...
编纂志书过程中,记述历史事件无法回避地会涉及历史人物。由于多种原因,记述过程中有时发生历史事件差错,或历史人物差错,抑或事件和人物均有差错,常会误导读者,或让读者难以判断,影响志书编纂质量。要想准确记载一个历史事件,一定要把所记载的事件和有关的涉事人物联系起来考察,查阅不同的书籍比较阅读,有的书侧重记事...
段志强:过去研究历史要么谈政治要么谈鸡毛蒜皮,少了社会这一中间层
我忽然意识到,大家可能会把全球史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比如说,可能有些东西是中国史的,另外一些则属于全球史,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如果你用全球史的观点去看,所有文物都可以是全球史的文物,因为所有东西背后一定是有全球的印记的,只是取决于你追溯到多远,无论从它的材质、形式、文化内涵还是使用场景等等...
历史学家戴逸走了!他和《清史》的缘分是一段不了情
由于仓促杀青,《清史稿》中众多人名、地名、时间均有讹误。”需要一部立场公正、内容翔实、史实准确的《清史》,是历史交给当代的命题。戴逸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布阵功垒、破解命题。满架的清史档案《清史》是接续传统“二十四史”的第二十五史。清代后期已从封建社会跨进近代社会,时代面貌的迥异对修史的体例...
蒋维崧︱元史三贤的京剧缘及其他
蔡美彪处世乐观幽默,他是带着微笑看待生活中一切矛盾的智者,因为这种态度助成了他团结同道、解决困难的能力。从《中国历史大辞典》的十四个分卷而言,蔡美彪主编的《辽夏金元史》起步并不比其他分卷早,头绪也更复杂,但诸人一心,众志成城,结果名列全书第三个分卷昭告出版。动作敏捷利索,质量整齐一致,堪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