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息肉就紧张?胃息肉也会癌变成胃癌吗?
先说非肿瘤型息肉,主要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一个错构瘤性息肉,大概率是不会引发成一个胃癌的。其中我们的胃息肉70%~90%查出来都是一个为底腺息肉或者增生息肉。胃底腺息肉发生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期的吃拉唑类或者雷尼替丁这一类的抑酸药物。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改变了胃...
别轻率!奥美拉唑四个长期副效应,这三类人务必额外警醒
另外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病人也不能长期服用此药。2、骨质疏松和慢性肾病病人前面已经提过,奥美拉唑可影响身体对钙吸收,使得骨质疏松加重;另外伴有慢性肾病的胃病病人也不能长期吃此类药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3、老年人和抵抗力差的胃病病人奥美拉唑可影响胃黏膜腺体细胞中氢离子转运,影响呼吸...
幽门螺杆菌阴性引发的胃癌你知多少?全面剖析,答你所有疑问!
胃底腺型胃癌①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式:起源于腺底部,沿腺管生长,对表面腺管有影响更容易被识别。②病变部位:胃中上部,以胃底部居多。③内镜下特征:息肉样或小的黏膜下肿瘤(SMT)样隆起样、褪色性病变。表面有树枝状扩张血管。放大NBI下无明确边界(DL),可见腺管开口扩大、窝间部扩大、缺乏不规则微小血管。
胃胀、反酸做了个胃镜,30岁女子胃里长了60余枚息肉!哪些息肉会癌变?
1、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关,多发生于女性,以无症状为主,息肉多为数毫米的小息肉,癌变风险低。2、增生性息肉通常与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反流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癌变率较低约为2%,且绝大多数发生在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助于增生...
做胃镜发现胃息肉,要紧吗?会发展成胃癌吗?
(1)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与长期(至少1年以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有关,几乎没有癌变风险,罕见病例有胃底腺息肉癌变的报道,有研究显示其癌变率<1%。有些散发的、直径<1cm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者,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胃息肉是怎么形成的?8大原因不可不防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抑酸类药物,可使人体处于低胃酸状态及胃泌素血症,导致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增加。3、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入胃可导致胃黏膜的炎性反应,大量胆汁可破坏胃内的酸性环境,从而形成胃息肉...
长期服用强力抑酸剂导致胃息肉,怎么办?
胃底腺息肉患者通常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在胃镜检查中被偶然发现,息肉大多单发,直径<0.5cm,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除了明显的息肉外观,在胃镜下也可观察到多发性白色扁平状病变、鹅卵石样黏膜和黑点等特征。研究发现,长期应用(12个月以上)质子泵抑制剂患胃底腺息肉的风险比未长期应用的患者风...
全国名中医牛兴东:治疗胃息肉经验
女,时年60岁,2014年2月26日初诊。诉胃脘胀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1个月。现症见:胃脘顶胀伴消瘦,反酸,口干,欲饮水,怕冷不甚,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沉滑。既往胃底多发息肉氩离子凝固术(APC术)3次,胆结石病史。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行胃息肉APC术。病理诊断:胃底腺息肉,黏膜组织轻度慢性炎。
发现这种常见胃息肉不要惊慌,说明胃“很安全”
“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基本上不会得胃癌。”贾天旭解释称,散发型的胃底腺息肉癌变极为罕见,且胃底腺息肉与胃癌呈负相关。有研究发现,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无人患上胃癌。没有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有178人发现胃癌。同时,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胃底腺息肉...
胃息肉是不是胃癌先兆?应不应该切?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最好进行内镜下切除,并建议术后定期做胃镜复查,监测时间3~5年。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胃息肉是癌变风险比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且部分息肉可能在治疗胃炎或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自己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