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醉酒类强奸案件的司法认定: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真实
根据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的规定,主动型醉酒强奸和趁机型醉酒强奸都属于使用“其他手段”的强奸罪,其认定标准为,被害妇女因醉酒而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解答》虽已废止,但该观点仍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所广泛接...
阮炜:大学官场化的危害比学术造假还严重
实际上,大学官场化、行政化是一种比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得多,危害大得多的腐败。大学教师中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者毕竟是少数,影响面也较小,一经爆料,会立即引来全社会关注,当事人会会身败名裂,所以相对说来更容易得到惩戒。相形之下,大学不按大学的逻辑来办,却是一种行业性、结构性的现象,更是一种难以捉...
清华博士疑自曝学术不端,是否构成犯罪呢?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视为违反学术伦理和职业操守的行为,其严重性可能从轻微的违规至严重的犯罪行为不等。在中国,学术不端行为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对于如伪造数据、抄袭等行为,如果...
无端质疑姜萍的人不配为人?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评姜萍事件引争议
李教授是国内犯罪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我很喜欢她关于犯罪心理和人性的分析。但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近年来的热点事件评论中,我越来越无法赞同李教授的一些观点。拿此次姜萍事件来说。李教授的观点可以简单归纳为:姜萍取得优异成绩是一件好事,值得所有人敬佩,质疑者、猜忌者、中伤者不配为人。这个逻辑是...
《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5期要目|刑法|犯罪|轻罪|民事诉讼|刑事...
作者:程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内容提要:微罪从属于轻罪而非与轻罪并列的独立概念,未来也不应将由《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加以处罚的行为设置为微罪。微罪的认定应采用形式标准,将法定最高刑1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视为微罪。微罪在立法上呈扩张趋势,但司法效果与立法期待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司法机...
...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车浩教授在学术年会上作主旨发言
2023年12月23日,第二届新型犯罪治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顺利召开,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车浩围绕“数字经济与犯罪治理”作主旨发言(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车浩...
利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实施诈骗,新型电信诈骗盯上高校师生
在王妮(化名)提供给记者的邮件显示,和官方邮件不同的是,诈骗账号收款方不是杂志对公账户而是个人。证据截图法官提醒高校学生和教师警惕新型诈骗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中央网信办于去年底公布的一批仿冒学术期刊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系仿冒学术期刊网站页面,冒名发布约稿通知,诱骗作者投稿牟财。就在今年7月底,公安部公布的...
【学术研究】政治与法律 | 刘婉婷:我国被羁押人通信权制度困境与...
第二,《看守所条例》第28条、第32条规定的“被羁押人通信权”,即被羁押人有权与其辩护人、近亲属通信的权利。上位法《刑事诉讼法》未明确被羁押人通信权,仅由行政法规来维护被羁押人通信权,制度冲突从而成为看守所内通信难的原因之一。当前,理论界对被羁押人通信权的学术讨论并不十分热烈,多以辩护人会见权的...
全国法院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论文定评工作圆满收官
2023年12月6日,以“围绕‘公正与效率’,以新时代能动司法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全国法院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论文定评工作圆满收官。本次定评工作专家评委按照评选规则,并经过无记名投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获奖论文23篇,现予以公示。全国法院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全部获奖名单将择期正式发布。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下检察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学术...
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平原根据南昌市检察机关办理醉驾案件的情况,建议提高醉驾的入罪标准,探索社区公益服务与醉驾不起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进路。南昌市青云谱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彭芳芳结合近三年以来青云谱区法院审理危险驾驶案件的基本情况,提出可以在刑罚的法定种类中增设社会服务令等刑罚种类,通过犯罪记录封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