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丨非遗里的山东传统舞蹈:文化精神的千姿百态
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胶州秧歌中,女性舞蹈动作抬重踩轻腰身飘,行走如同风摆柳,富有韧性和曲线美,“扭断腰”、“三道弯”为其代表动作;“棒槌”的动作轻脆洒脱;...
山东的这些非遗美,你不能错过
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胶州秧歌中,女性舞蹈动作抬重踩轻腰身飘,行走如同风摆柳,富有韧性和曲线美,“扭断腰”“三道弯”为其代表动作;“棒槌”的动作轻脆洒脱;“鼓子”的...
探访国家级非遗胶州秧歌起源:逃荒者糊口技艺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当地曾有这样的说法:“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作为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起源于清朝,发展大致经过小调秧歌、小戏秧歌、文武秧歌和建国后秧歌4个阶段。据《胶州市文化志》记载,清朝...
胶东文化: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据清代宋观炜所作《秧歌词》的描述推测,当时的胶州秧歌舞蹈动作、行当名称、服装道具等与现在基本相同。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表演程序有“开场白”、“跑场”、“小戏...
走进百年秧歌城:胶州秧歌起源于清朝1959年走红
走进百年秧歌城:胶州秧歌起源于清朝1959年走红“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如今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胶州秧歌起源于清朝,因1959年在青岛影剧院的一场15分钟演出一炮走红,从此一发不可...
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民间舞蹈
在群像化的表现中,编导又突出了个体形象化的塑造,将胶州秧歌的八字绕扇、正丁子拧步、倒丁字拧步、海阳秧歌的齐眉扇等动作进行合理的解构与重构,力求找到贴合胶东女性性格特点又符合舞蹈主题思想的动作(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圆的使用,既突出了主题“磨”,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的象征,又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用山东民间舞蹈的动作...
飞越千年!这里是胶州!
胶州秧歌的文化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流行于胶州市东小屯村一带,与海阳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并称山东省三大秧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董志刚茂腔起源于农村,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成的板腔体、唱词浅而易懂,平白如话,易听易懂、...
健身经验共享:秧歌强身健体快乐扭起来
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各类秧歌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熟悉环境强身健体扭秧歌和广场舞一样深受“妈妈们”的喜爱,不仅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摘发:《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研究》
仍以秧歌为例,《辞海》中有两个“秧歌”的定义:(1)“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起源于农业劳动,因流传地区不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2)“泛指一切在田间唱的劳动歌曲”。[3]另外,《从秧歌到地方戏》中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