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苏轼于元符二年(1099)十一月八日(冬至日)在儋州作《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云:“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47其《和陶劝农六首·其一》云:“咨尔汉黎,均是一民。”元符二年正月十五夜,其在儋州作《书上元夜游》云:“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48《峻灵王庙碑》诗云:“琼崖千...
极越堂云台先生分享二十四节气历史渊源与含义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也是进入农历十一月(冬月)的标志,约在公历12月6-8日,太阳位于黄经255°。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约在公历12月21-23日,太阳位于黄经270°。小寒:气候开始寒冷,也是进入农历十二(腊月)月的标志,约在公历1月5-7日,太阳位于黄经285°。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约在公历1月20-21...
...对话民俗专家:如何理解上海“龙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历史渊源...
所以说,上海是龙文化的重要故乡,有着非常现实的基础。从历史层面来讲,上海以龙命名的镇,像青浦的青龙镇,早期的青龙港,可以说是江南区域最繁荣的代表之一,也是上海的一种文化符号。从方位来说,我国从先秦时期就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南方是朱雀,西方是白虎,北方是玄武,东方是青龙。上海地处中国的东边,...
寻根问祖,何姓渊源与文化
《何氏族谱》始修于明朝崇祯年间,由九世琼宇公创修,并邀请当朝内阁大学士何吾驺为族谱写序。冬至谒祖:广东省捷胜何氏宗亲在冬至日举行谒祖庆典,进行“三献礼”仪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拜冬仪式:临海市小芝何氏宗祠每年冬至日举行“拜冬”仪式,族人以全猪、全羊等祭品祭祀祖先,体现了浓厚的念祖之...
传统节日里的中国丨寒食与清明:两节融并一节的历史流变
源自先民"仰观俯察"的寒食、清明节,在历史的时空里,曾经按照各自的轨迹长期滋润着中国文化的热土。但由于二者天然的兼融特征,于是自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开始发生关联,寒食、清明并称,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亦由寒食扩展到清明。至清代,寒食节完全被符号化,并和清明节逐渐融并,进而被清明节取代,节俗也多被吸纳为...
寒食与清明:两节融并一节的历史流变
源自先民“仰观俯察”的寒食、清明节,在历史的时空里,曾经按照各自的轨迹长期滋润着中国文化的热土(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但由于二者天然的兼融特征,于是自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开始发生关联,寒食、清明并称,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亦由寒食扩展到清明。至清代,寒食节完全被符号化,并和清明节逐渐融并,进而被清明节取代,节俗也多被吸纳为...
今日冬至:为啥说今年冬至60年不遇?今冬是60年来最冷的一年吗?
冬至“六十年不遇”的说法,既有历史气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传统文化观念的引导。我们在对待这一现象时,既要理性看待气象变迁,又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渊源。冬至,不仅仅是气候的交替,更是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感知和对农事活动的合理安排的产物。今冬是60年最冷的一年吗?根据上文的分析,显然就不是了,甚至还可能是...
今日冬至!来看成都人怎么过→
冬至/历史渊源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清嘉录》中言“冬至大如年”,可见对冬至的重视。阳光照耀下的银杏。王效摄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贺冬”,《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
引领滋补文化新风尚 2023冬至阿胶滋补节开幕
文脉赓续,渊源有自。冬至阿胶滋补节启动仪式后,在东阿阿胶城举办了冬至东阿阿胶汲水炼胶祭告大典非遗文化展演。活动现场,礼仪尊严、雅乐和鸣,通过启井封、三献礼、望燎、汲水、点火等9个环节演艺。工匠们开启阿井井封,点燃桑木柴火,遵循古法炼制百年传承的九朝贡胶,再现了东阿阿胶人重温古训、修身明德、地道炼胶的...
今年冬至不一般,老人说是六十年不遇,今年冬天很冷吗?
寒冬已至,我们迎来了2024年的冬至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12月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北半球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冬至,冬季之中心,万物蛰伏,阴气极而阳气生。”这不仅是一个农历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