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逢祥: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史书写的兴起
社会学原是在西方萌生的对人类社会历史、伦理和经济等各种现象展开综合研究的新兴学科,到19世纪中期,差不多“已成为一切‘社会科学’(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等研究人群一方面的状态的科学)里最富于归纳性质的科学”。因其性质与历史学最相近,故一经传入中国,即在具有重史传统的学界引起了积极的共鸣。就理论与方法层面...
新书| 《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
也可以说是在“现代性”背景下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达成对更为广阔的社会解释的学科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运动社会学在社会学母学科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并进一步明确运动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和基本论域。
一周文化讲座|“终身读者”修炼指南
《涵变》是历史学家马勇的新作,聚焦于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国家政体的建构,即从1895年甲午战后到1917年张勋帝制复辟失败的二十二年的历史,从大历史视角来说,这是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周六下午,我们邀请马勇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亮一起做客先知书店,举行该书的首发式,并一...
一周文化讲座|“终身读者”修炼指南_腾讯新闻
10月25日晚,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包慧怡,通过志怪录和寓言集这两类图文互释的彩绘书籍,介绍中世纪人的宇宙图景和动物伦理学,以及动物的行为习惯如何成为中世纪人道德体系的不完全缩影,并探讨各类作为“死亡预警”的怪物和异兽的形成机制,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上海|后现代的美学状态——纪念利奥塔诞辰...
渠敬东 | 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
第二部分聚焦“历史”与“社会理论”的关系。国内学者在回顾古典社会理论的发轫和现代社会学的发展时,注意到古典社会理论与历史社会学间的“亲和力”。本部分选取的文章,着重从思想史的脉络和历史社会学发展过程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历史社会学与社会理论间搭建互通的桥梁。
批判人文主义:文森特·莫斯可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莫斯可教授创立并发展了传播政治经济学,他的代表作《传播政治经济学》(ThePoliticalEconomyofCommunication)作为教科书式的典籍历经两版,在全球广泛传播,被翻译成中文、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不同版本(www.e993.com)2024年10月29日。他将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多元议题的探讨之中,包括互联网政治经济学、数字媒介...
李放春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无...
在世界不同文明(“宗教”)之间展开社会学的比较研究时,“西方”才被视为一个“整体”,而淡化了其内部的差异或者说复杂性。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个体”,尽管就其对于世界历史进程而言可能具有“普遍”意涵。相应地,韦伯所谓“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并不是说唯独在西方才产生了“理性主义”,才有“...
桑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
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如何能够摆脱文化与学科差异所导致的扭曲或偏向,真正借鉴外来别科的方法深入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于中国学人而言无疑是相当严峻的考验。从眼光向下到走向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影响中国史学的历程,提供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案例,可以借此了解过往的利弊得失并进而探测发展的潜力和趋向。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刘老师提到,元人陈澔编撰《礼记集说》是宋代以降《礼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要解释陈澔《集说》通行于明清社会的原因,历来惯常意见是从朱子学作为时代思想背景的立场出发,但刘老师指出从师承家学联系陈澔《集说》与朱子的说法有不足之处。他依据三条线索从师承之外的角度确认陈澔《集说》与朱子的联系,并针对...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刘老师提到,元人陈澔编撰《礼记集说》是宋代以降《礼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要解释陈澔《集说》通行于明清社会的原因,历来惯常意见是从朱子学作为时代思想背景的立场出发,但刘老师指出从师承家学联系陈澔《集说》与朱子的说法有不足之处。他依据三条线索从师承之外的角度确认陈澔《集说》与朱子的联系,并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