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最新...
殷墟甲骨共有三次重要发现,分别是殷墟内出土数量最多的完整窖藏小屯YH127坑、具有明确年代的小屯南地甲骨、史料价值独特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甲骨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阳小屯为殷商王朝的王庭,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一千余年,开启了殷墟九十多年的考古与历史研究历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
唐际根:殷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改变|考古队长·特别策划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就夏商周文化而言,殷墟的发掘研究,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殷墟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因为它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阶段,大多能从殷墟的发掘中有所体现。这...
红旗渠精神长河流淌 殷墟甲骨文文脉绵长
其中,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洹北商城遗址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殷墟西南部发现大坡和老六庄两处殷墟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龙安区徐家桥村发现以殷墟四期为主,个别现象可延伸至西周时期的遗址,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变格局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更多实证。我市与中国社...
殷墟是探源中华早期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
主要从事甲骨文和殷商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专项子课题及一般项目“殷商社会文化形态与甲骨文研究”“甲骨文与商代礼制研究”等,著作有《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甲骨学初阶》《甲骨卜辞菁华》《殷商文明论集》《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等。
唐际根:殷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改变
“殷墟的第一个节点,就在于用一门中国的学问——金石学,拥抱了西方的现代田野考古学,诞生了中国特色考古学。”因此,接受传统金石学训练的董作宾,在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邀请下,来到殷墟主持第一次发掘。他借鉴了科学考古的方法,派人绘制了平面图和剖面图,按照傅斯年的提议以“近代考古学之观点论之...
河南考古亲历记丨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要发现
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是甲骨文的发现地(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已超过16万片,发现单字约4500个。在历史上,殷墟甲骨文有三次重大的发现:1936年河南省安阳小屯北地的H127坑、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坑。作为甲骨文第三次重大发现的参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殷墟考古往事:从“一片甲骨”到地下古城,揭开商王朝神秘面纱
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在河南安阳正式开馆。洹水之滨,一座青铜色的博物馆拔地而起,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馆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描绘出一幅商王朝全景图。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原站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参与了此次展陈...
他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
“王国维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双庆介绍,王国维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
一片甲骨惊天下 ??半部中国考古史 |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
这是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刻辞卜甲(2024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不过直到1908年,他们才获知这些甲骨的原本埋藏地在河南安阳小屯。又过了20年,1928年10月13日,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村挥下第一锹,正式拉开殷墟科学考古帷幕。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他是殷墟发掘第一人
1928年10月,在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考古学家董作宾挥下第一锹,中国考古人发掘殷墟的序幕由此拉开……董作宾(1895—1963),原名守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甲骨学家、古史学家,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甲骨四堂”。此后90余载岁月,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让3000年前的殷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