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转为“以德治国”,正确看待唐代法律的“儒化”现象
1.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大一统思想都知道儒家被皇帝当做治世工具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汉武帝之前法家、“黄老之术”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但并未形成统一。汉朝的“问孔”、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隋朝的“三教合一”等等,儒家思想虽然占据优势,但其他学说并未消失,仍有生存的...
「党建阅读」康震: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儒道释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经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传播,就混同一气,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他是君王,还是普通老百姓,脑子里都会转着儒道释这三家的思想,它们渐渐融合成为一个思想体系。对上层,他运用儒家思想来治国,运用法家的思想来惩戒,运用道家的思想和释家的思想做适当的调节;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他就变成了指导日常生...
矛盾与中和:从思维方式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契合性
孔子的“执两用中”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强调在各种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和谐。在医学领域,中和思想成为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都体现了中和辩证思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了阴阳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中和辩证思维也同样发挥了重...
春秋战国时期五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及影响。
在政治理念上,孟子强调君子治国,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念,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实行仁政。孟子主张君王要关心百姓疾苦,推崇仁政,以民为重,以实际行动来贯彻儒家思想。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认为道是宇宙间的最高法则,是无法改变的。老...
道家的刑德之治略论
面对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诸子中素以“形上”著称的道家,也提出自己的刑德治国学说一种依托于天道的、超越了儒法对立的刑德并用思想。
从“无为而无不为”到“通而无为”—《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的...
综观《淮南子》不难看出,此书所奉行的,是形成于战国中后期、并在汉初被奉为治国之道的黄老道家思想(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高诱在《淮南鸿烈解·序》中说,刘安及其宾客“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归之于道”。这里的“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归之于道”,确实是一语中的。
帛书《黄帝四经》的文德思想
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王道政治。与这种人道主义的王道政治不同,道家提出过一种天道主义的文德思想。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道家,将自然规律奉为圭臬,主张君主治国应当遵循自然法则,效法天道之文德,去养育和教化民众。????《黄帝四经》的《名理》篇曰:“道者,神明之原也。”帛书将各种各样的奇妙事物...
《道德经》第54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道思想如此一致
善于使用这种力量的人,任凭多么强大的外力都不能使其抱守之物脱手。坚定的思想信仰,人所具有的亲和力,一个组织强大的凝聚力,都具有这种抱守作用。建立或者形成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然后坚定不移地相信并严格遵行,这是一个人成长与完善的必经过程,从道家思想来讲,也就是修道立德的过程。
“百家之源”,穿越两千年的经济大师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是最能代表齐文化核心精神的重要典籍。它被誉为先秦百科全书,诸子思想之精要,兼收并蓄道家、法家、儒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百家之学,形成独特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甚至有人认为《管子》是诸子百家的源头。《管子》最突出的思想特色,是它的经济思想。封建国家的财政、土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启示
民本思想更是儒家治国思想的根本,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仁”,而“仁”就是人,所谓,“仁者,人也”(《中庸·二十》),“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所以儒家以爱人爱民为根本,从而构建起覆盖家国天下的整个善治体系。孔子对于人民之于国家安宁的关系论述得非常清楚,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