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个“大眼睛女孩”吗,91年意外出名,如今34岁官至副厅级
照片里的这个女孩名叫苏明娟,于1983年出生在安徽省的金寨县,这是一个相当贫穷的地方。由于太过偏僻和闭塞,这里成为了安徽省最典型的贫困区,金寨县的人们大都是靠土地吃饭的农民,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吃饱饭已经十分不易。苏明娟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都是当地老实忠厚的农民,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生活条件...
31年前“大眼睛女孩”,消失多年后终于现身,如今怎么样了?
没错,照片中曾火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大眼睛女孩”,就是她。如今,她是之前召开的大会的代表之一,苏明娟。那个“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在贫困山区中出生长大的女孩苏明娟,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她的故事,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一个拮据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种田为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
大别山9岁采茶女孩每天挣3块钱,家中房子已坍塌,两年没见到爸爸
魏家叶是一个9岁的女孩,她的家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这是一个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小山村,他们家的主要收入出了爸爸打工挣钱外,就是家里还有5亩地的茶园。2/10过完暑假,魏家叶就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个9岁的女孩,脸上缺少同龄孩子常有的笑容,反倒多了一份沉稳。她常常眉头紧锁,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
河南省科协启动科普大篷车走进大别山走进贫困县活动
活动现场,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副巡视员杨金河、信阳市市委副书记刘国栋等领导为开展“河南省科协科普大篷车走进大别山走进贫困县”活动的新县、固始县、光山县、潢川县、淮滨县等五县进行授旗;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香港普明善基金会共同出资捐赠新县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河南科技报社将为中小学校赠送10万...
扶贫挺进大别山(走基层·看发展·贫困山区行)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半个多世纪前,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打响了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这是一片希望的山野——这些年,中央一系列扶贫政策落户大别山区,打响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在大别山区的43个县中,湖北罗田是典型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人均耕地只有0.72亩,贫困程度深;又是重要的生态功...
安徽省投资集团党建侧记——从贫困山区到安徽棚改 党建上台阶
即使已过了四年,王均依然会想起第一天到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古碑镇深度贫困村——水坪村时场景:地处大别山腹地的行政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十多年没感受过组织生活的老党员,听闻党支部开会,抹着眼泪,安徽省投资集团党建侧记——从贫困山区到安徽棚改党建上
刘发英:情系贫困生 甘做“摆渡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刘发英情系贫困生,甘做“摆渡人”,牵头组建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创办助学网站,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络募资助学。她通过一条网络,凝聚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爱心人士,资助武陵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贫困学生,有力推动了网络助学的健康发展。“看到一家一户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后迈进知识的...
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
刘锦秀出生在大别山深处湖北省罗田县一个贫困的小村庄,13岁那年,她就只身外出闯荡。2003年夏天,她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拎着一双塑料凉鞋趟过泥泞的水潭,像极了她小时候的样子。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她。目睹家乡的贫穷,刘锦秀决定做点什么。
“记者老区行”系列报道|大别山中,“大眼睛”们圆梦想
——“记者老区行”系列报道·大别山篇■林航解放军报记者解学锋安徽省金寨县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1991年,希望工程一张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传遍大江南北,7岁金寨女孩苏明娟那双饱含求知渴望的大眼睛,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金寨,这个大别山腹地的“将军县”,随着那双求知的大眼睛再次走进千万人的视线...
四千万贫困儿童困境调查:一天两顿饭干粮是午餐
12岁的刘海宁是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银山畈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银山畈中心学校坐落于大别山深处极为偏远的乡镇,被称为当地的“西伯利亚”。全校一年级至九年级300余名学生中,200余人住校。在刘海宁的宿舍,不足20平方米的屋内,摆着6张老式的铁架子上下铺床,已经有一米六个头的刘海宁告诉记者,12个铺位总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