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通鉴|解析苏轼《赤壁赋》
《赤壁赋》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正值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之际。这一年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思绪万千,遂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传世佳作。赤壁,作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遗址,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英雄情怀,而苏轼的...
活得迷茫、焦虑的人,最好读一读苏轼的《赤壁赋》
活得迷茫、焦虑的人,我劝你,要读一读苏轼的《赤壁赋》。02在《赤壁赋》中,苏轼跟朋友顺舟而下,在赤壁游览,望着烟波浩渺的江水,以及回忆起以往的历史,这两人都感慨万分。朋友感慨地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纯绵裹铁——苏轼行楷书《前赤壁赋》卷的欲透纸背
《前赤壁赋》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赋文,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赋文以豪放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这篇赋文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寓意深刻,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二、苏轼行楷书《前赤壁赋》卷的特点1.纯绵裹铁:苏轼的行楷书以“纯绵裹铁”著称,即...
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赵孟頫行书《后赤壁赋》后赤壁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我特别喜欢《赤壁赋》,时常吟咏,若有一个好的契机,好好地探索一番《赤壁赋》,太喜欢...
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南宋学者、苏轼的眉山老乡史绳祖说,前赋自“惟江上之清风”至“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是把李白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两句十六个字,演绎成七十九个字,青出于蓝,更加奇妙。话当然没错,可是这个意思,早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就已经有了。《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沧海一粟"竟写错千年?课本里苏轼《赤壁赋》要改吗
近日,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有网友发现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而非语文课本上我们所熟悉的“渺沧海之一粟”(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图源:澎湃新闻《赤壁赋》共有前、后2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3年后,于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的作品。当时苏轼是黄州团练副使,先后2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
“怀民亦未寝”940周年:失眠的夜晚苏轼都在“祸祸”谁? | 深读
明代文彭,文嘉《赤壁赋书画合卷》。来源/上海博物馆不过,苏轼并不只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有时也颇具实证精神。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顺便送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父子二人途经湖口,游览了这里的名胜石钟山。苏轼对这座山名字的来历充满疑惑,山寺中的僧人就叫小童用斧子敲...
人民日报海外版|笔墨丹青呈现苏轼书画艺术精神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本次展览策展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表示,每个中国人总会在不同境遇里与苏轼相遇,苏轼的艺术精神是留给后世的无尽宝藏,故展览名为“无尽藏”。
苏东坡留给现代人的疗愈方案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所以,酷是一种深进和超越,是一种对于自我的笃定和坚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酷也是一种强行认定解脱、后来真的慢慢习得解脱的,强烈的风格。我还特地去研究了现代“酷”这一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在王家卫的电影里,酷是简单低调。简约风格是外观,酷也包含了内在情感世界。酷不会...
苏轼的旷达与坚守
好在黄州太守陈君式仰慕其才华,将一块坡地划给苏轼。苏轼倒也入乡随俗,带领家人垦荒种地,并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期间,苏轼写下诸多名篇,除了前面提到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更显人生豪迈豁达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