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九年就被废?外形像日文,失去汉字精髓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汉字简化改革仍在进行中,甚至愈发激烈。有些学者甚至提出,要将繁琐的繁体字不断简化,直至像拉丁字母一样简单。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发展文化教育、减少文盲的需要,1950年,在毛主席“文字改革应尊重历史”的指示下,政府部门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之后几年不断收集草书简体...
文物上居然出现简体字!是假的吗?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大多是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之后开始推行的。那么答案很清楚了:简体字是建国之后才有的建国之前没有简体字书写简体字的文物都是假的以上论证逻辑严谨,有理有据,此案到这里可以宣告结案了,但聪明的你看看文章的进度条就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苏廷玉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为何我国“港澳台”都用繁体字,新加坡马来西亚反而普及简体字?
在民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人意识到简体汉字的重要性,其目的也是为了普及文化知识。1909年,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陆费逵先生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呼吁大家使用俗体字来代替繁体字,这里的俗体字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简体字。但我国的简体汉字真正开始使用,就要到1951年了,字表中收录的简体汉字有555个。到1954...
台湾人不知道简体字更方便吗?是有人不允许他们使用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过推行简体字的运动了,因为民国提倡普及教育,不光儿童要上学,很多成年人也要上识字班,繁体字难认难写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因此,很多人都提倡要对繁体字进行简化。比如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钱玄同就说过:“数千年来,汉字的字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被减省的,从殷周之古篆变到宋元之简体,时...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放弃繁体字,和我国大陆接轨!背后用心意味深长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文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八成左右。随着汉字的简化,文化知识的普及难度降低,十年后中国的文盲率降到了52%。简化汉字不仅有助于知识传播,还有一个实用目的,那就是降低出版书籍的难度。当时在出版实体书方面,由于繁体字无法与当时的印刷技术相配合,书籍难以广泛流通。为了出版新书,单位不...
1986年废除的二简字,短短9年被停用:形似日本字缺胳膊少腿
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录了324个简体字(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这批简体字表次年就被收回废止。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大批接受过教育的人才投入祖国建设。减少文盲,普及教育刻不容缓。1949年10月10日,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经过大批学者的参与和不懈努力,反复推敲修改的《第一...
繁简之争:历史与身份认同的纠葛
简单来说就是繁体字在20世纪60-70年代被裹挟进了冷战的因素,而后又成为了港台人的所谓“身份认同”的一个建构元素。繁体字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一个文字学的问题那么简单了。一:汉字简化始于清末清朝末年,受到维新运动中改良主义的影响,部分学者主张改革汉字创制新文字,开启了切音字运动。还有人则主张简化汉字,给予俗...
20世纪汉字简化之路是繁是简,谁说了算
早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潘庆林就曾提议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他的理由很简单——简化汉字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当然,更多的“挺繁派”是站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立场。“挺简派”则一再强调汉字简化是历史规律,并非隔断传统;简体字的推行和普及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文盲率;更有甚者...
书法家为何喜欢写繁体字,而不喜欢写简体字?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标志着汉字在我国的简化,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简化汉字,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提高大众的识字率,因为繁体字笔画多,过于复杂,不便于学习。二是提升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普及率,毕竟,汉字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工具,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的汉字容易辨识...
1936年,针对汉字改革,鲁迅说了8个字,19年后才发现先生的高明
另一方面,将原本繁琐的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大大降低了书写的难度和复杂性,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普及。1936年5月30日,距离鲁迅去世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一位名叫“芬君”的记者对鲁迅进行了特别的采访。在那次采访中,当谈及汉字的改革时,即便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的鲁迅,仍然激情澎湃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