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还要办吗?
中国报纸副刊始于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随着时代的发展,副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消遣娱乐,到后来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副刊迎来大变革,许多副刊复刻《新青年》的主要形式,成为传播新思想、倡导文学革命的重要阵地,如著名的四大副刊《晨报副镌...
张宝明|当“名刊”遇见“名报”:《新青年》在《申报》上的广告运作
《申报》作为近代舆论界最具影响力的“名报”之一,不仅对《新青年》的成名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还见证了这份名刊从初创到成名的变迁过程;而作为近代思想启蒙的“名刊”之一,《新青年》亦凭借着启蒙的影响力,不仅在《申报》中留下了思想的花火,甚至停刊多年之后,《申报》依旧有对《新青年》的追溯,并刊登过《征求...
100年前,“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
1918年1月起,《新青年》改为全用白话。受此影响,白话刊物逐渐增多,不仅有1919年刊行的北大《新潮》月刊,连略显保守的《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也开始发表白话文学作品。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北京《晨报副镌》以及《京报副刊》更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四大副刊”,影响巨大。这些刊物为新...
创造新文学成为“庄严的工作”
1918年1月起,《新青年》改为全用白话。受此影响,白话刊物逐渐增多,不仅有1919年刊行的北大《新潮》月刊,连略显保守的《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也开始发表白话文学作品。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北京《晨报副镌》以及《京报副刊》更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四大副刊”,影响巨大。这些刊物为新...
公园好,风景旧曾谙
虽然小说里的自宽君没有进入新文化的权力空间,小说外的沈从文却进入了。等到1930年代,沈从文己成为著名作家、《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主编以后,定期邀请在《文艺副刊》上崭露头角的新秀作者们到北海公园的漪澜堂和五龙亭,或者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聚会。当时的文学青年回忆,沈从文在聚会时,从来不摆导师或主编的架子,而像...
回望《觉醒年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发生的? | 席地而坐
“新文化运动”这个词,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主持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的所谓“研究系”,张东荪他们这些人发明出来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当时他们和占据北大的《新青年》这一拨人在立场上是有歧异的。以现在的见解来看,他们都是某种广义的“新文化”的支持者,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冲突。我们可以看到在鲁迅的著作里,鲁迅一直...
今天是马克思的逝世纪念日,我们一起看看当年《新青年》的“马克思...
按理说,“马克思主义专号”应该安排于5月出版,因为一方面这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生101周年,另一方面李大钊担任《新青年》6卷5号编辑。同年,李大钊还协助《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1919年5月5日—11月11日)。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克思主义专号”理应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准备好稿件。如“易卜生号”(4卷6...
中国最早的公园长什么样?当时的人们是怎么逛公园的?
沈从文作为一个深受北海公园的美育氛围滋养的文学青年,20世纪30年代成长为京派文学的领袖。当他开始主编《大公报》的文艺副刊时,他又回到北海公园,在这里和青年作家们一起办组稿会,营造相对平等的对话空间。北海公园也就成了代际薪火相传的文学和美育基地。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新文化运动揭开崭新篇章 孙伏园副刊 徐宝璜
《新青年》基本概念和三大历史功绩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创办,初期是一份以思想启蒙为要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它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一创刊就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始终是这场新文化运动...
从《青年杂志》不得不更名为《新青年》说起——《博览群书》第五...
张仲民:从《青年杂志》不得不更名为《新青年》说起——“‘五四’与报刊”之一王学斌:《浙江新潮》与新文化运动中的浙江人——“‘五四’与报刊”之二岳亮:穿行于光荣时代的文艺副刊——“‘五四’与报刊”之三随笔札记陈肖静徐申:国家形象“认知错位”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