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郑哲敏先生——“践行工程科学思想,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活动...
他回顾了郑哲敏的重要学术贡献,介绍了工程科学的前沿领域——多尺度力学研究的发展,并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多尺度力学研究的新范式。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戴兰宏、浙江大学教授曲绍兴、宁波大学教授陈建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旭辉和徐斌、吴慧明、张日红等三位宁波杰出企业家围绕“工程科学思想...
走近郑哲敏先生主题活动在甬举行 钟关华出席并致辞
11月12日,走近郑哲敏先生——“践行工程科学思想,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活动在宁波大学举行。市委副书记钟关华出席活动并致辞。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学术所长何国威作报告,回顾了郑哲敏先生的重要学术贡献,介绍了工程科学的前沿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围绕“工程科学思想和新质生产力”展开对话。活动...
力学所在宁波举办走近郑哲敏先生主题活动—新闻—科学网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党委书记刘桂菊强调,科技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新质生产力,“工程科学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这一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力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郑哲敏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在其故乡举办此活动意义重大。通过此次活动,希望能够大力弘扬和传承郑哲敏先生的科学家...
郑哲敏留下的“爆炸传奇”
翻阅郑哲敏的学术贡献,可以看到他做过很多大事,在流体弹塑性体模型、穿破甲理论、爆炸加工、工程爆破、瓦斯突出、山体滑坡灾害防治等诸多领域都做出过杰出工作。“他的学术贡献,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代表——ρV2/σY。”郑哲敏的学生、《郑哲敏传》作者之一丁雁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ρV2/σY”是爆...
“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逝世 振动噪声领域巨擘陨落
“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逝世振动噪声领域巨擘陨落著名振动噪声与信号处理专家、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21日上午11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应怀樵是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郑哲敏先生留给后人的话:学做科研
郑哲敏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他热爱祖国,热爱科技事业。他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呕心沥血、严谨创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郑哲敏传》以时间为顺序,叙述早期教育、学术成...
让中国挺起脊梁的80位科学家!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多复变函数论等领域的研究,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一王方法”等。9: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鄞县。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例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
【中国青年报】郑哲敏先生“外出”了 留下奋斗一生的爆炸力学
1955年,刚刚被美国政府解禁的郑哲敏准备起程归国,当时还被软禁的钱学森叮嘱他:“回国后,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一定是尖端的,哪怕是测量管道水的流动也可以做。”回国后,郑哲敏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需求,一直在调整着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爆炸力学,就是为了国家的需求而设立的。
麦卡锡主义阴影下的中国留学生——郑哲敏自述留学和回国经历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院士是中国现代力学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他1948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在钱学森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2月归国,后成为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
中国紧缺什么样的基础研究?
即便“求真”过程存在对“有用性”的考虑,科学原理的突破也必须同具体的现成技术(在现实世界中表现为成熟的分工和产业体系)相结合,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从科学发现到产品创新的加速则主要是基于工业体系现成技术的不断丰富与分工的不断细化。这意味着那些在基础研究领域大举投入、却不具备相应产业基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