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打折了明朝,文臣武将战死一大片,明军战死将近三十万
《顺天目录》记载:“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分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可见明军从北京出发时的50万人锐减了约30万人,战场损失十分巨大。“土木堡之变”中最让人未可预料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被俘,这对于大明王朝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也是...
好大喜功导致50万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如何两次登基
明朝历史上,朱祁镇这个名字常常被提及,他的统治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饱含着荒谬和矛盾。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50万明军全军覆没的惨剧。然而,尽管这场灾难彻底摧毁了他的军事声威,朱祁镇却再次登基,重新掌握了明朝的统治权。这样的神奇复辟,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他的统...
对比古今,中秋不仅有团圆,还有...
——韩雍《景泰庚午客中中秋有感去岁此日有土木之变鸾舆未复》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结果中秋节前的这场战争打输了明英宗被俘虏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土木堡之变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明英宗却被带回了瓦剌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中秋节之一1年后韩雍写下这首诗不久中秋节当天明英宗回...
土木堡之变,50万明军真的被2万蒙古骑兵击溃了吗?不可信
关于50万明军的传言,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源头,其实这个数字是从《否泰录》中所来的,它的作者是做过礼部左侍郎的刘定之,其实这并非是正统史书,甚至可以称之为野史的编撰,因为作者刘定之其实是参考了其他的书籍还结合了他自己的见闻所著。而记载明朝正史的诸如《明实录》和《明史》两书中,根本就没有关于50万明军出...
地图上的战争:土木堡之变,瓦剌大军重创明军50万大军,英宗被俘
为了能够顺利出征,明英宗拒绝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亲自统帅号称“五十万”大军奔袭边塞之地。明英宗带领大军一路出居庸关,途径宣府、阳和,最终抵达大同。但是此时最为可怕的一个消息传到了英宗皇帝的耳朵中,另一路瓦剌大军攻陷独石。瓦剌兵锋之盛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恐惧,包括提议皇帝亲征的太监王振和执意亲征的帝王英宗...
大明国运逆转的土木堡之变,到底谁应负最大责任?
现在看土木堡之变,就会觉得非常荒诞,一个太监竟然能把文武重臣和皇帝变成提线木偶,连后来的九千岁魏忠贤都做不到(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这就是土木堡之变需要追责的地方,到底谁才是让明军覆灭的元凶。王振不过是为英宗背锅的人物。太监王振朱祁镇登基前,朱瞻基给他选了几个辅政大臣,这几位死了之后朱祁镇才亲政。朱祁镇重用王振是为了重...
按照谁获利最多、谁嫌疑最大的原则推断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率领的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击溃,明英宗被俘、王振战死(本文采用明英宗为王振撰写的碑文中王振是战死的说法)、随行的武将全部战死、随行的文官大部分战死、士卒伤亡接近十万。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完善九边体制并遏制宦官势力
曹石之变后,英宗对李贤的信任有所增加,以李贤等为首的阁臣们也尽心辅佐,由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朝政逐渐好转。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能在生命最后一刻废除自太祖沿袭下来的人殉制度,并且规定继位之君不可再设,这无疑是他最大的光辉,而这一政策和土木堡之变并非没有关系。英宗在“北狩”之后,更能明白民间疾苦。
土木堡之变前后三大谜题:是谁拯救了大明帝国
谁拯救了明帝国?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是土木堡之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明帝国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开始。其实如果当时明帝国南迁,则会正中瓦剌的计谋。因为也先确实有攻占北京之意。《明实录》载,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郭登奏:送自虏中还者白叵罗至京,言也先会众议云:“北京已立皇帝,要领人马来交战,终无讲和...
明将石亨:酷似关羽,武力绝伦,因夺门之变权倾朝野,下场如何?
但在明英宗时期,有一员武将身材魁梧,长髯及膝,善舞一把大刀,长相酷似关羽,他多次杀败蒙古骑兵,还曾跟着于谦参加了保卫北京之战,最后官居忠国公。他家人当官者50余人,部下亲戚、朋友当官者多达4000余人,堪称明代罕见的武将权臣。但可惜此人虽然是于谦保举推荐,但是他最后参与夺门之变,是害死于谦的直接凶手之一,虽然...